内容导航

一等奖 《家园》 作者:(湖南)岳胜斌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天连水、水拥天,水天一色,美丽动人。我就生长在洞庭湖旁,洞庭湖就是我的“家园”。
春末夏初双休日的一个偶然机遇,几位相知的影友凑到一块儿侃“摄”,不知谁说了一声“走”,于是我们抄起“家伙”坐上车,从城区跨过洞庭湖大桥,直奔君山大堤。只见那湖畔一排排水柳整齐伫立在水中,湖水影映,翠绿色的倒影真是美极了。再看,泛泛小舟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宁静、清爽,就像一幅美丽的田园山水画。
下午5时许,湖区养鸭专业户老李头正赶一群水鸭(约1500多只)经过此地。天赐良机,影友们忙得不可开交,只听一片“咔嚓、咔嚓”快门声,而我呢?当时仅使用海鸥双镜头1204B相机,自擂是国产“哈苏”,于是,只好发挥它的特点,端着它,往前小跑,找到一处鸭子回家的必经之路,即水柳群像一个绿色小岛的地方。贴近水面,居高临下,架起相机“恭候”“贵宾”的到来。水中嬉戏的鸭群,有时也不服主人,水面上也不时出现零乱拥挤的场景,也就在主人将它们往前驱赶,这群鸭子基本上都朝同一方向——绿岛游弋时,我拍下了这幅取名为《家园》的照片。

一等奖 《风雪归途》 作者:(黑龙江)肖殿昌
尼康“影像·从心”提倡的是“相由心生”,摄影作品都是作者有感而发的,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文化艺术知识,厚积薄发,用心观察后采用艺术手法而创作出来的。
今年3月份,我到雪乡创作时,恰遇一场大雪,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大家被特有的雪景奇观所震撼,猛拍雪中风光,我也为景所动拍了很多雪景。因为我用的是数码相机,能即拍即现,我发现眼见的壮观景色变成瞬间景象时,竟显得那么平淡无奇。忽然来了灵感,何不把盖满白雪的苍松翠柏和雪白的山峦作为背景,将马爬犁和风雪中奔波的人们放在一起,这样既表现了白山黑水壮丽的风光景色,又反映出风雪严寒中人们不怕艰苦的乐观精神面貌。我从马爬犁上翻上翻下,爬冰卧雪,找了好几处比较理想的景点,创作出这幅比较理想的作品。
摄影界有风光派和纪实派之争,我倒觉得风光和纪实不过是同属于摄影艺术的一种题材门类,不应该有什么主次、轻重之分。风光摄影能展示大自然的秀美壮丽,陶冶人们的情操;社会纪实摄影表现人世间的真善美,启迪人生,催人奋发。创作没有什么死定律,因为“相由心生”,摄影家就是要根据天时、地利、人和及个人喜好,打破常规大胆地创新,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摄影作品。

一等奖 《跨越障碍》 作者:(海南)蒋聚荣
2003年5月,我随某部三营进行野外战术训练,这是一支转战祖国大江南北,屡立战功的英雄部队。经过几天观察,我发现战士们训练特别能吃苦,摸爬滚打个个顶呱呱,可谓一支“陆上猛虎队”;而他们跨越各种障碍时如雄鹰展翅,是那样勇猛果敢又不失轻松飘逸……于是我就有这种创作灵感:将战士们轻快越障的背景定为傍晚火红的夕阳下,意味着我们的战士青春似火,为了祖国安宁,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为了更好突出主体,展示当代军人风采,达到动与静,虚与实的效果,我在傍晚支上三脚架,固定好尼康F100相机,选用17~35毫米广角镜头,采取速度优先1/30秒,富士200胶卷,一连拍摄了十多张,这是比较中意的一幅。
我认为摄影创作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它不仅能展现摄影人无穷的创作智慧,还能拓宽摄影人广阔的胸怀,为社会留下一幅幅美好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