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统f/2.8恒定! 高规格长焦镜齐道来
在2014年,说起最为活跃的相机类型,无反相机现在可谓是如日中天。一方面是不同型号,不同画幅的无反相机不断推陈出新,另一方面,无反相机的镜头群也在一步步丰富。而尤其是在镜头群方面,我们看到无反阵营的快速扩充。而在众多镜头中,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几家厂商不约而同地推出了自己的大三元镜头中的长焦镜。这次的横评中,我们就带来富士、奥林巴斯、三星三家旗舰长焦镜的对比,来看看无反镜头的发展究竟达到了怎样的水平。
统统f/2.8恒定! 高规格长焦镜齐道来
现如今无反军团在机身技术逐渐追赶上单反系统的同时,已经开始了镜头群的完善。而各家无反相机生产厂商基本都在2014年带来了自己的专业级镜头。其中最为显眼的无疑等效焦距接近70-200mm(奥林巴斯的镜头例外,是一枚等效80-300mm镜)同时拥有f/2.8恒定光圈的这几枚长焦旗舰镜。现如今无反也能像单反一样拍摄长焦特写并有着漂亮的背景虚化,在专业领域,无反也开始向单反发起了挑战。
奥林巴斯、富士与三星三家带来的这三枚f/2.8的长焦旗舰,都可谓是来者不善。三枚镜头基本都是各自卡口镜头群中用料最猛,设计最为精良,防护性能最为强悍的镜头。我们都知道,最能体现厂商镜头研发光学实力的镜头就是超广角和长焦。而三家都在2014年带来的长焦镜,这的确是一种最好的展现自己镜头研发实力的方法。
首先我们还是先来介绍一下参选的这三名选手的基本性能参数,让我们从参数上来对比看看三枚镜头的不同。
从三台相机的参数上来看,几款产品可谓是各具优势。这次我们就把三枚镜头摆在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实际表现究竟谁更优异。测试中我们分别采用富士X-T1+50-140mm f/2.8镜头、奥林巴斯E-M1+40-150mm f/2.8镜头和三星NX1+50-150mm f/2.8镜头的拍摄系统组合进行对比测试。下面我们就从镜头的各个方面性能进行对比测试,来看看三家无反长焦旗舰镜的表现究竟如何。
2比外观 都是大直筒 设计很传统
比外观 都是大直筒 设计很传统
首先,我们来看看三枚镜头的外观设计。说道长焦镜头的外观设计,往往会成为镜头外观设计中最为枯燥的一种。焦段和防护性的限制,让长焦镜头往往都选择了非常传统和经典的“大直筒”设计。这样的设计好处也非常明显,便于设计内变焦防护性更好,利于简化光学设计提高成像性能。这样的外观虽然没什么新鲜感,却也着实实用。
就整体外观而言,三款镜头的设计十分近似,都是典型的“大直筒”
三星50-150mm F2.8 ED OIS Premium S结构图
富士XF 50-140mm F2.8 R LM OIS WR镜头结构图
奥林巴斯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镜头结构图
看三个镜头的光学设计就可以发现,长焦镜头的光学结构设计不像广角镜那么复杂
而这也带来了近似的外观设计风格
当然,为了彰显各家的独到风格,一些必要的外观妆点来提高识别度还是很有必要的。这些我们也都能在这三枚镜头上感受到:富士在自己的大三元镜头上加入了银圈来提高识别度,奥林巴斯的蓝环也足能体现其M.ZUIKO DIGITAL的系列化,而三星的50-150mm F2.8 ED OIS Premium S则是三星少有的高规格镜头,镜头也在建立自己的设计特色,独有的S标和彰显其施耐德血统的篮圈也有着不错的识别度。
三款镜头在小细节还是很好地体现出了各家的品牌特色
三款镜头的镀膜颜色各不相同,富士和奥林巴斯镜头的镀膜色彩更鲜明些
三款镜头都采用了内变焦+内对焦的设计。这也是为了保证镜头的防尘防滴溅性能表现。镜头镀膜方面,从可视感官角度出发,无疑富士和奥林巴斯的镀膜更漂亮一些。富士EBC镀膜艳丽的金色和红色的确很讨人喜欢,奥林巴斯镜头镀膜在光源下呈现的蓝色和绿色也颇为醒目,这些艳丽的镜片镀膜也为镜头增添了一份吸引人的亮点。而它们的实用性,我们会在稍后的内容中详细测试。
三枚镜头的滤镜口径非常凑巧地都是72mm,相较于全画幅70-200mm f/2.8规格镜头常见的77mm配置,72mm显然要小上一圈。这也算是APS-C和M4/3画幅像场较小带来的镜头体积优势吧。
测试中体积最大和最小的两款长度对比,M4/3的画幅带来了镜头体积优势
而在体积控制方面,显然奥林巴斯的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镜头最具优势,在有着最长的等效焦距的同时有着最小的镜头体积和镜头重量,当然这和M4/3本身画幅更小也有很大关系。三星的体积和重量表现中规中矩,这对一个首次制造生产f/2.8恒定光圈长焦镜的厂商而言算是表现不错了。富士XF 50-140mm F2.8 R LM OIS WR镜头无论是体积还是重量都是三枚中最大的,这有些让人没想到,但鉴于富士龙镜头最为复杂的镜头结构设计(16组23片镜片设计),如果是为了保证镜头的出色画质,这样的妥协是能够让人理解的。毕竟,作为长焦镜头用户,对体积的容忍度比对画质要高得多。
3比设计 各有特色 传统厂更显经验
比设计 各有特色 传统厂更显经验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三枚镜头的操控和细节设计上的特点。三款旗舰长焦镜头都在自己的细节和操控设计上有着非常鲜明的品牌特色:富士镜头在镜身上的光圈环设计,奥林巴斯的对焦环推拉式AF/MF转换设计,三星的i-Functiong功能键,可以说几家厂商都把自己的特色展示了出来。
三款镜头的操控设计非常近似,都是后变焦环前对焦环的设计
从使用上来说,三款镜头都是前对焦环后变焦环的设计(以前组镜片为正方向),这种设计的原因是镜头重量分配较平均,手持时握持镜头的手适合靠前握持使用。三枚镜头的变焦环和对焦环的阻尼感都非常好,有足够的阻尼感,同时旋转环的柔顺度也非常好。
奥林巴斯40-150mm F2.8 PRO镜头的对焦环使用更加便利,AF/MF切换也颇为快捷
奥林巴斯镜头上的L-Fn键可自定义功能
从对焦环的使用综合性能来看,奥林巴斯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镜头更具优势,由于镜头的对焦环是机械式结构,其对焦行程是固定的且较为适中,在MF下仍然具备很高的效率,另两款镜头无论是富士还是三星则都是电子式结构,模拟出对焦行程,效率相对低一些。
从镜头参数调整的效率来说,则是富士的XF 50-140mm F2.8 R LM OIS WR镜头更高效,由于富士镜头的光圈调整是依靠镜头上的光圈环,因此无需机身波轮就可以进行精准调整。这在更多没有双波轮的机身上,操控仍然可以保证高效调整。而三星和奥林巴斯的镜头在很多单拨轮机身上操控效率就要低一些。
三星镜头的i-Function键可以方便快速调整多种参数
镜头的对焦范围可自定义,是三星50-150mm F2.8 ED OIS Premium S的亮点
而从自定义功能角度来说,三星的50-150mm F2.8 ED OIS Premium S则更加开放,除了i-Functiong功能键可以自定义功能外,其对焦范围也有可自定义范围。这可以很好的提升相机在对焦主体快速转换时的AF效率,从而有效地提升镜头的工作效率。
三星镜头的脚架环虽然便于拆卸,但是对手持时的减重帮助不大,这方面还是日系产品更有经验
而另外一些小设计,来自日本的厂商则体现出了长期制造经验的优势。这点在镜头的三脚架环设计部分可以很好的看出。我们可以看到(如上图)三星镜头的脚架环拆卸效率虽然也较高,但是卸下脚架环的部分对手持负担的减轻可以说是没什么作用。脚架环的可拆卸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便于携带,另一方面则是减轻手持时的重量负担,这方面三星仍需通过学习来改进。
4比分辨率 三星数值最高 富士综合性最佳
比分辨率 三星数值最高 富士综合性最佳
下面进入镜头成像性能的对比,首先我们先来看看镜头的分辨率表现。在各自平台下,三款镜头的表现都如何呢?来看看他们的测试结果吧:
从绝对数值上来看,得益于NX1的2800万像素的高像素优势,三星50-150mm F2.8 ED OIS Premium S拔得头筹,最高3240LP/MM的数值无意识全场最高。再加上其最低值也高于2400LP/MM的表现的确是值得肯定。不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传感器的高像素优势,毕竟比另外两个平台多出了将近1200万像素,这多出的将近840LP/MM优势,唯有等未来另外两家也推出高像素机型才能一分高下了。
三星50-150mm镜头得益于NX1机身CMOS高像素的优势,在分辨率绝对值上最高
但从发挥各自拍摄平台的表现来看,富士则无疑三枚镜头中分辨率表现最优秀的。镜头在大部分光圈之下都可以达到X-T1传感器的极限分辨率值,且在小光圈下的分辨率下降控制做得也非常好。完全不用担心镜头解析力,放心的使用大光圈并获得高画质,这方面富士的表现的确是让人印象深刻。这也让我们更为期待富士的高像素机身,也好能更好的测试这枚镜头的真正实力。
富士50-140mm镜头在三枚镜头中有着最好的成像曲线(分辨率下降最小)
奥林巴斯40-150mm镜头在光圈全开时展现出了高画质,但小光圈下衍射问题带来的
注:由于奥林巴斯相机传感器为4:3型,其边缘分辨率无法通过现有分辨率标板测试得出,因此在此仅展示其中心分辨率测试结果。
从画质表现上来看,奥林巴斯的40-150mm镜头的表现更接近富士的50-140mm镜头。不过受限于M4/3画幅,其在小光圈下光圈衍射的问题更加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镜头小光圈下的成像水平发挥。而在大光圈下,奥林巴斯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则和XF 50-140mm F2.8 R LM OIS WR基本打了个平手,都能在f/2.8开始就有很好的成像水平表现(基本达到或接近各自平台分辨率极值)。可见无论是富士还是奥林巴斯的镜头都在在大光圈下的画质表现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这方面的确是日本的两家厂商做得更好。
5战畸变暗角 奥巴最犀利 富士三星伯仲间
战畸变暗角 奥巴最犀利 富士三星伯仲间
比拼完分辨率,我们再来看看镜头的暗角控制以及畸变控制表现。长焦镜头使用时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尽量避免暗角和畸变对照片成像的影响的。而长焦镜头往往以其镜片用料和焦距优势在这方面有着更好的表现,那么这三枚无反镜头的表现如何呢?我们来看一看:
奥林巴斯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畸变测试结果
富士XF 50-140mm F2.8 R LM OIS WR畸变测试结果
三星50-150mm F2.8 ED OIS Premium S畸变测试结果
从畸变控制方面来看,无论是奥林巴斯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富士XF 50-140mm F2.8 R LM OIS WR还是三星50-150mm F2.8 ED OIS Premium S都有着很不错的表现。长焦镜头设计在畸变控制方面的确省心不少,三款产品都有好表现也是很合乎逻辑的事。
三星50-150mm F2.8 ED OIS Premium S镜头暗角测试展示
富士XF 50-140mm F2.8 R LM OIS WR镜头暗角测试展示
奥林巴斯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镜头暗角测试展示
而在边缘失光控制方面,奥林巴斯的表现则是力压全场。这款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无论是长焦端还是广角端基本仅在f/2.8光圈全开情况下有暗角出现,收缩一档光圈后就不再受暗角问题困扰,这种表现的确是相当优异。另外两枚镜头的暗角控制也是不错,除了f/2.8下的暗角较明显外,其他光圈档位下的暗角都较为轻微。而从镜头结构设计方面来看,的确富士和三星的更为复杂(两款镜头的镜片数量都达到和超过了20片),因此在暗角控制上稍逊也是情理之中。
6色散控制 富士表现最出众 三星仍需努力
色散控制 富士表现最出众 三星仍需努力
然后我们来看看不同镜头的色散控制表现,进入数码时代以来。拍摄照片中出现的紫边问题渐渐凸显出来,因此现代数码镜头的设计中,色散控制的表现显得越发的重要。那么这三枚在2014年发表的最新款无反镜头的表现如何呢,我们来对比看看:
广角端色散测试结果对比
富士XF 50-140mm F2.8 R LM OIS WR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出众,镜头在高反差环境下,从f/2.8光圈全开开始就有着很好的色散控制,我们在图片中几乎看不到任何色散问题造成的紫边或是绿边。而紧随其后的,是来自奥林巴斯的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镜头在大光圈下仍有些紫边出现,而收缩光圈后问题基本解决。
三星50-150mm F2.8 ED OIS Premium S在色散控制方面的表现就要明显弱于另两家日系厂商了。镜头在f/2.8光圈全开时有着明显的紫边和绿边出现(图片中呈现为红色和蓝色),虽然色散随着光圈收缩有所改善,但基本在全程各档光圈下都会有可见的色散问题出现。由此来看,在镜头的镜片镀膜技术水平方面,来自日本的传统光学厂商的确实力更为强劲一些。三星镜头的进步不小,不过的确还需要更多技术和设计的积累。
7防抖比拼 类型有不同 富士奥巴最亮眼
防抖比拼 类型有不同 富士奥巴最亮眼
长焦镜头现如今也更加重视使用的便利性,除了便携性以外,更重要的是镜头的防抖性能。现如今的等效70-200mm级镜头都更加趋向于方便手持拍摄使用。因此我们也更关注现代长焦镜头的防抖性能表现,这次我们测试中的三枚镜头通过不同途径都拥有了防抖性能。那么三款镜头的防抖性能表现如何,我们也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广角端防抖测试结果对比(以快门速度为标准)
长焦端防抖测试结果对比(以快门速度为标准)
注:以上测试中我们将起始快门速度固定在1/125s,从而观察三枚镜头在同样快门速度下的防抖性能对比。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奥林巴斯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镜头本身并不具备防抖功能。奥林巴斯的防抖是依靠机身的五轴防抖系统,这里奥林巴斯镜头的防抖测试结果是通过E-M1机身测试后得出的。
从测试的结果来看,富士与奥林巴斯无疑是在防抖获得了高分。三款镜头我们都从1/125s开始进行测试,奥林巴斯在等效焦距比另外两枚镜头长出100mm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较好的手持拍摄成功率。可见奥林巴斯的机身五轴防抖技术的确了得,但是这也意味着镜头的防抖依赖机身,如果使用其他厂商的M4/3机身,这枚奥林巴斯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镜头的手持压力可是着实不小。
说明:在防抖补偿EV值测试结果中,在此我们以拍摄成功率超过50%为标准衡量防抖拥有足够成功率。在广角端三枚镜头都表现得相当好,在4EV补偿下,基本可以做到50%左右的成功率;长焦端三枚镜头的防抖效果都相较于广角端要弱一些,其中只有富士的XF 50-140mm F2.8 R LM OIS WR镜头在4EV下达到了50%成功率。
另:测试者为有长期相机和镜头使用经验者,手持稳定性会因人而异。用户还需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和使用情况来平移测试结果曲线来获得相应结果。
总的来看,富士镜头在防抖领域的良好表现让人眼前一亮,之前我们对富士的认识更多是光学素质的出众,而如今又可以加上一条防抖性能良好了。由此可见,富士在镜头设计时,的确就镜头最重要的性能和功能性方面做了足够多的功课,全新防抖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新镜头防抖方面的好表现,这点还是颇为值得肯定的。
三星的表现虽然稍弱于另两枚镜头,但镜头的防抖水平也达到了同档镜头的一个基本水平。三星镜头的防抖组件的确足够安静,不过就防抖性能而言,的确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毕竟,对长焦镜头而言,其防抖性能着实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8大光圈魅力 长焦优势所在 三枚都不错
大光圈魅力 长焦优势所在 三枚都不错
除了色散控制外,我们来看看几款镜头的焦外表现。三枚镜头都有着等效的长焦距以及f/2.8的恒定大光圈。因此,三枚镜头在浅景深和背景虚化能力方面都会有着很好的表现。那么三枚不同的镜头在焦外方面有着怎样的特色呢?我们来看一看:
镜头虚化/星芒效果广角端
从实拍的照片来看,尽管三枚镜头有9光圈叶片设计,也有7光圈叶片设计。但可以看到三枚镜头的虚化表现都达到了高水平。无论是光斑形状的保持,还是二线性的控制,三枚镜头的表现都相当不错。同时,在小光圈下,三款镜头的星芒效果都表现得很不错,因此在拍摄夜景题材时也能有很好的表现。
9拼AF性能 奥林巴斯占优 比单反仍有差距
拼AF性能 奥林巴斯占优 比单反仍有差距
最后说说对焦,由于我们很难以测试平台展示镜头的对焦效率,这里我们只能用实际操作感受来介绍了。在实景AF对焦测试中,我们带上了这三枚微单长焦镜,同时还带上了作为对比的佳能小小白(7D2+70-200mm f/4无防抖)。从实际的表现来看,镜头的对焦速度的表现是三星<富士<奥林巴斯。就AF-S的对焦效率而言,奥林巴斯的40-150mm f/2.8镜头表现最好,基本可以在首次对焦时赶上佳能小小白的效率。
奥林巴斯镜头展现出了优异的
而在AF-C(连续对焦)模式下,可以说三枚微单镜头的表现都不够好,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迷焦问题。这方面和作为对比的单反镜头差距仍然比较大。同场景下,单反镜头可以保证足够的连续对焦的成功率,且不会出现AF假死问题(连续AF一段时间后呆死在某一合焦区域)。这方面无反镜头仍有一段差距。
相位检测对焦技术的成熟,让无反相机拥有了更为优异的AF对焦性能
当然,镜头AF性能的表现,镜头本身的结构设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和机身本身的对焦系统也有很大关系。作为综合性能表现方面,奥林巴斯的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E-M1的表现最好,其次是富士的XF 50-140mm F2.8 R LM OIS WR+X-T1,再次则是三星的50-150mm F2.8 ED OIS Premium S+NX1。
富士新镜一改之前AF对焦贫弱的形象,良好的对焦性能让人印象深刻
一句话总结AF性能:就AF-S方面,三枚镜头都达到了和单反镜头持平的水平。而就AF-C方面,无反镜头的对焦效率仍然不及单反镜头。
由于奥林巴斯长期以来都是无反机型中AF性能表现突出的,其在此项拔得头筹并不让笔者惊讶。而让我们感到较为惊喜的则是另外两家的产品,富士XF 50-140mm F2.8 R LM OIS WR镜头可谓是一扫我们之前对富士对焦缓慢的印象,新镜头的AF表现果断、迅速了许多,这和新镜头的对焦组件设计的升级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来自三星的50-150mm F2.8 ED OIS Premium S的AF速度也可以用迅速来形容了,这是之前三星镜头所不具备,这种进步,值得我们对两家设计的肯定和赞赏。
10横评总结:日系厂商仍强悍 韩系渐崛起
横评总结:日系厂商仍强悍 韩系渐崛起
以上就是我们对2014年发布的三款旗舰级无反长焦镜头的横评内容,三枚旗舰级镜头的表现都可谓是可圈可点。无论是奥林巴斯、富士还是三星,都在自己的长焦旗舰镜头上下足了功夫。因此我们才看到了新一代足以比肩单反长焦镜的无反大三元镜头。
三枚镜头可谓展现了如今无反镜头的最高水平
我们知道,如今单反和无反的竞争愈发激烈。单反相机凭借着系统、镜头优势仍然是地位无可撼动。但这些微单主力厂商的确已经开始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如果说之前的无反相机无论机身怎么专业都因镜头问题给人以玩票之嫌,那么拥有了专业级镜头后的几大无反系统,的确有了对单反更强的竞争力。
无反系统不再只是玩儿票,它们已经渐渐具备足够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更多不同品牌的高素质镜头,给用户在选择系统时也带来了更多选择
早年在镜头系统方面较为势弱的韩国三星,经过几年努力也已经拿出了高素质的产品
不知这是否能给国内的厂商一些启示
从横评的结果来看,几家无反镜头生产厂商中,日系厂商无疑仍拥有者性能和功能方面的优势。在光学领域,研发能力的确是看底蕴和实力的,常年在光学领域打拼的奥林巴斯和富士在新镜头上展现出了身为光学大厂的实力。而作为新晋厂商,三星的表现随没有两家日系厂商表现得那么优异,但也足以称得上是高水平。作为一家没有太多镜头研发历史的公司而言,这样新品的进步已经是很大了。这也让我们想到,是否有哪家来自国内的厂商,也能像三星这样,通过多年的努力,在光学领域上有所建树呢?
对消费者而言,能看到如今更多的不同厂牌推出高素质的镜头,这无疑是幸运的。这不仅为不同系统的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也意味着用户在拍摄系统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可选择余地。短短7年时间(从松下G1算起),我们看着各个微单系统从当初只有最入门的套机镜头,到现在已经有了专业级镜头。不禁还是要感叹如今技术进步和市场的推动力。未来,我们也期待不只是长焦镜头,我们能看到在不同系统上,各个焦段都能有让人惊艳的新产品出现。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