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幅历史 胶片时代 模块化的极致
纵览中画幅的发展历史,实际上中画幅相机在相机发展史上绝对是举足轻重的角色。即便是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中画幅仍旧是扩展能力最好,适应能力最强的一种高画质大片幅相机。中画幅也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囊括相机机型种类最为丰富的一种。
中画幅相机囊括了各种类型的机型,包括技术相机、旁轴、单反、双反等
从机型类型上来看,中画幅到现在为止囊括了旁轴、单反、无反/微单、一次成像、双反、座机,技术相机……如此丰富的机型,是我们在135画幅领域所没见到过的。而说到中画幅的经典机型,其中也少不了120中画幅单反相机。而胶片时代的中画幅机型,可谓是向我们展示了相机模块化设计的一个极致。
中画幅单反可谓是将相机的模块化做到了极致,手柄,对焦屏,镜头,后背,取景器,卷片驱动器……基本上已经把所有能拆开的全拆开来做成模块了。
其实相机模块化的出现,当时是受到几种条件的限制而产生的:
1.胶卷只能固定感光度
2.胶卷也只能单独输出黑白或彩色
3.需要不同焦段的镜头完成拍摄
拍摄环境的复杂化,是从胶片时代相机开发者和用户就开始意识到的问题。因此早年我们会发现,很多摄影师都是挎着几台相机,而其实这时不只是为了镜头焦段,很多时候是为了准备不同感光度的胶卷。而不同于135画幅相机机身比较小巧,携带多台中画幅相机满街跑是不可能的,中画幅机身实在是太大了。因此很多厂商都推出了模块化的胶卷后背(如今是数码后背),不同的后背不仅可以使用不同感光度,彩色/黑白的胶卷。同时还可以改变画幅范围,改变成像材质(从普通胶卷,变为特种胶卷或是改为波拉后背的一次成像快拍机)。
因为胶卷不具备可变感光度,当年摄影师通常身背多个相机,而中画幅摄影师会多带几个后背
胶片时代胶卷感光度是固定的,模块化更为细分是为了方便相机拍摄和系统携带
此外,因为取景方式,过片效率的不同,中画幅相机还发展出了取景器模块、手柄模块……以中画幅单反为例,一套完整的中画幅单反系统,我们可以轻松地把相机大卸八块:后背、镜头、机身、手柄、闪光灯、取景器,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独立的部件拆卸开来。而每一个部件都有对应的可更换不同功能的组件。因此,可以说胶片时代的120是相机机械系统发展的一个巅峰,一个极致。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