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知道的4个注意事项
1、避免拍摄时的画面抖动
延时摄影对于画面的稳定性要求极高,拍摄的画面有一点点的抖动,都会严重的影响观看感受。因此我们在前期的拍摄过程中,就要避免画面产生抖动。由于很多人是拍摄图片的方式来制作延时摄影,因此就要保证每一张照片的构图和取景的稳定,尤其是带有画面移动效果的延时摄影拍摄。
最稳定的拍摄配件肯定是三脚架
有的时候,我们拍摄的环境不一定十分完美,比如人潮涌动、大风等等,这时候就要格外的注意。首先在这些地方拍摄,选择一个稳定的三脚架很重要。再有就是要搭配上快门线,或者使用厂商的APP来遥控操作相机,避免接触相机的机身,因为每次按下快门都可能造成抖动的。另外就是如果拍摄的环境有很多人为因素的干扰,就要尽量使用较快的快门速度拍摄。还有我们在一些干扰因素较大的环境中,尽量使用广角焦段来拍摄,因为中长焦端会将轻微的抖动进行效果放大,影响最终的视频效果。总之注意以上几点,可以有效地避免画面抖动
2、移动拍摄时如何避免画面不连续
有的时候我们在拍摄延时摄影时机位不会固定,会进行移动的拍摄,让时间和空间的效果同时呈现,但是这种情况下,拍摄时如果没有很好地规划,后期处理之后会造成画面不连续,尤其体现在旋转角度拍摄时。
我们在旋转拍摄时,比如拍摄城市的楼群,要在画面中寻找一座建筑物作为中心点,所有的照片拍摄都要以这个中心点展开。什么意思呢,也就是将这个建筑物放在画面的一个位置上,可以是中心,可以是黄金分割点的位置,后面不论你旋转到哪个角度拍摄,这个建筑物在照片中的位置适中不变。这样我们在后期剪辑成视频之后,画面就有一个连续的围绕的中心。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拍摄时移动的距离。简单来说,如果承受不起昂贵的滑轨等器材,可以使用三脚架,然后人工进行移动拍摄。每移动一次,就要重新进行对准中心点,画面配平对焦,然后再拍摄。这样重复拍摄一定数量的照片之后,旋转的效果自然就呈现出来了。移动的距离方面没有固定的数据,但是有一个规律可以遵循,就是移动的距离等于你要移动的总距离除以拍摄张数,这个具体是多少,前期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计算。
3、如何避免画面的跳跃感
造成画面的跳跃感主要有三点:素材照片数量不足、拍摄间隔不相同和拍摄间隔过大。比如我们上面提到过目前视频至少要保证24帧,也就是1秒视频要24张照片,我们拍摄的时候,要有富余的照片,避免一些照片拍摄失误不能使用,将替换的照片余量拍摄出来。拍摄素材数量不足这件事,后期可以缩短视频的时长来弥补。当然建议大家还是要多拍,如果想要制作一个有一定长度的延时摄影视频,几千张照片肯定是最基本的。
拍摄间隔不相同这件事很多人都会遇到,因为如果没有快门线或者机器内没有定时拍摄的功能,单纯靠人工看手机或者手表来计算间隔时间,很容易会出现偏差。虽然有的时候偏差很小不一定明显的呈现出来,但是笔者还是建议大家购买快门线,毕竟快门线可以完美的进行定时间隔拍摄。像是笔者购买的国产快门线只需要100元出头的价格,很好用也很实用。
拍摄间隔过大这件事情也是常有发生的。这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准,接着跟大家分享一个总结性的干货:
干货:延时摄影的时间间隔案例
这里所说的时间间隔,就是照片或者短视频之间的时间差,毕竟比如拍摄一个星期的花开延时摄影,我们不可能架上设备录制一个星期,存储和设备自身都承受不了。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掌握好拍摄的时间间隔,使用照片即可完成拍摄。以下的时间间隔数据仅供参考:
快速移动的云层:1-2秒
缓慢移动的云层:5-10秒
地面上影子的轨迹:10-20秒
空中太阳的轨迹:20-30秒
夜空星星的轨迹:10-60秒
日落的轨迹:1-2秒
城市中的人群:1-2秒
植物的生长:5-40分钟
当然,上面这些案例都是一个比较平均的时间间隔,我们在实际拍摄时要根据环境和主体的更换来动态的调整时间,不要刻板的完全按照这个时间间隔进行拍摄。不过我们有一个时间间隔的原则可以遵循,就是变化越快的场景,时间间隔越短即可。
4、日出日落的拍摄的注意事项
拍摄日出日落,最大困难点就是天空的色温和亮度变化十分快速,比如从蓝色变成黄色再变成彩色,亮度的衰减也是特别明显,因此如何让曝光和色温的变化都十分平顺,这一点就是日出日落延时摄影的关键点。
如果有的时候我们对于调整相机的快门、曝光补偿、色温等等并不熟练,可以尝试拍摄RAW格式的照片。RAW格式的照片记录的是拍摄环境的各个参数,我们常用的JPG格式则是封装好的照片,因此RAW格式的照片可以有更大范围的后期调整。如果我们前期拍摄失误,还可以通过RAW文件后期进行弥补。
另外日出日落的时间变化快,因此我们在拍摄照片的时候,间隔的时间一定要断,大概2秒钟拍摄一张。如果间隔时间太长,最后合成视频的时候会有很明显的画面断裂感。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大师晋级路!关于延时摄影的干货都在这//dcdv.zol.com.cn/665/6658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