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4年:画质追求更加全面 尝试小型化
在2008年后过了4年时间,相机的像素数又有了质的提升。短短四年时间,主流消费类已经从1200万像素时代提升到1600-1800万像素,而2400万像素APS-C机型也已经开始向着主流化发展。而这一年,高像素发展也迎来了自己重要的一年。2012,如今大家更熟悉的高像素机型开始出现在我们眼前:尼康D800。新一代的高像素相机像素再次提升,3600万像素的画质时代到来。
代表机型:尼康D800,索尼A7R
202年到2014年,高像素机型像素进一步增加,主流机型和高像素机型间像素差距减小
在2400万像素级的全画幅相机出现后,大家也都在猜测,下一代的高像素相机会变成什么样。尤其是随着2011年索尼A77和NEX-7的发布,主流机型开始站上了2400万像素级。下一代的高像素机机型会怎样呢?2012年,尼康D800/D800E面市,高像素的概念再次被刷新。
伴随着NEX-7的发布,APS-C机型开始站上2400万像素,主流机型和高像素机型间分辨率差距得以拉近
像素提升了50%后,高像素相机也开始拥有了新的优势:画质。从这一代高像素机型开始,除了像素数量提升带来的细节增强外,像素质量也进一步改善。高宽容度、高动态范围和更好的色彩表现开始成为新一代高像素相机对画质提出的新要求。正是从这一代机身开始,宽容度的概念开始更多地为摄影爱好者和器材使用者所重视。也正是这些改变,带来了拍摄技巧的变革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革新。
高像素小型化在这一时期得以实现,A7R让人们看到了高像素和全画幅小型化的未来
除了高像素在画质上的进一步增强外,高像素的小型化也在这一时期开始。2014年,索尼的第一代全画幅微单诞生,3600万像素的A7R也成为第二款拥有3000万像素级传感器的全画幅相机。高像素第一次开始了自己的小型化。
高像素机身对镜头也提出了新要求,新一代镜头设计也受到了高像素机身需求的影响,高解析力的高性能镜头也应运而生
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镜头素质问题开始成为大家全新需要思考的问题。满足高像素机身所需的解析力表现,高像素机身的变革也带来了各大镜头系统的新一轮更新。镜头设计的整体思路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新一代镜头更加看重锐度,全开光圈画质表现和解析力等。这些也都是高像素机身的出现而带来了的新需求。正因如此,经典焦段的镜头伴随着高像素机身的出现开始了新一轮的更新。更多高素质镜头从这时开始出现在我们面前,比如镜头中的“光学怪兽”蔡司Otus系列应运而生,高像素机身+高解析镜头,机身和镜头开始了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新时期。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代中画幅也完成了从CCD到CMOS的过渡
当然了,高像素也还有着自己的不足。比如高像素机型的通病控噪表现在这一时期仍是短板之一。而首次开始小型化的高像素相机还遇到了功耗(续航)和发热的问题。但与此同时,大众对于高像素机型的消费能力已经进一步增强,高像素机型的门槛也进一步降低。新时代的高像素不仅更易用了,而且也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高像素,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更高更快更强 数码相机高像素时代10年简史//dcdv.zol.com.cn/673/6734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