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质够用 f/1.2有特色 抗眩光表现很极端
不到1千块买回来的镜头,它能拍摄出怎样的照片还是颇为让人期待的。当然了,我买它时也没图这种便宜货能和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那些手动镜头一较高下。毕竟手动镜头里叫ZEISS的只有那一家。这枚七工匠对画质我的需求就是:大光圈够特色,成像别太渣。满足这两条,它就是个合格的挂机头了。
f/1.2全开是这枚镜头的最大意义(黄框内为截图区域)
全开显然偏肉,而且能明显看到色散的紫边问题,不过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
从画质来看,这枚35mm f/1.2在它的价格下已经达到了不错的水平。f/1.2毫无意外的偏肉(毕竟f/1.2,毕竟不到1千块,不肉才是天理何容……),但从画质表现来看,比大部分我们熟悉的胶片时代的f/1.2手动镜头的表现都要好。镜头f/1.2下虽然的确肉,但基本的分辨率满足这些2400万像素级的APS-C机身还是没有问题的。当然了,这个分辨率和我们熟悉的这些原厂镜头是没法比的。肯定是比原厂的f/1.4要肉不少。不过跟同价位的50mm f/1.8比的话,画质还是比较接近的。
镜头全开拥有足够可用度,在2400万像素机身上没有表现得太糟糕
全开下对动物毛发表现尚可,毕竟是个廉价的大光圈,而且光圈值又大得很极限
让我比较满意的是镜头的焦外,对于这种定位的镜头。我追求的是特色而不是性能多么突出。镜头焦外相比于很多大光圈镜头的确有自己的特色所在,一方面f/1.2的虚化能力的确很强,另一方面,镜头焦外光斑有些轻微的鱼鳞式焦外的感觉,而形状又较为规则。因此用来拍拍f/1.2大光圈,镜头的焦外感还是很不错的。
收缩到f/8.0左右(因为没有电子触点,光圈值靠看镜头标值估操作),锐度表现够出色
至于收缩光圈后,镜头的分辨率还是提升很明显的。因而拿来拍拍建筑,拍拍风光也问题不大。不过正如我自己所说,这颗镜头买回来就是为了这个f/1.2,所以收缩光圈的用法基本对它是不存在的。对于千元级超大光圈镜头而言,它的全开可用度要优于不少在产的老f/1.2标头(比如尼康的50mm f/1.2或是55mm f/1.2),因此在如今像素较高机身上仍然有不错可用度。收缩光圈后表现称得上出色,不过镜头的边缘画质显然还是不太灵,想追求平整像场下的高素质,它应该很难满足(小光圈下表现相较于近似价位的原厂f/1.8或f/2.0镜头表现显然是要弱一些的,主要是边缘画质差距)。
糟糕的抗眩光能力是这颗七工匠镜头的最大短板,抗眩光?没有抗的过程……
当然了,对于画质而言,这枚七工匠的35mm f/1.2镜头的最大问题是抗眩光。虽然镜头有着挺漂亮的镀膜。不过这枚镜头的抗眩光表现和很多中古的无镀膜镜头非常近似,抗眩光性能非常糟糕。基本不存在抗的这个环节,逆光就是一片的雾化+胶片漏光般的神奇“特效”。
侧逆光可以轻松拍摄出如同胶片漏光一般的效果,实际上也能称为一种“特色”了,倒是可以利用下这种成像特性,比那些高溢价的海外贴牌复刻镜头良心多了……
这倒也形成了这个镜头的特色。抗眩光好我们已经很习惯了,而如这枚镜头这样“独特”而又有“味道”的逆光拍摄体验。说真的,除了它之外我还真没怎么在这个时代的新镜头上如此体验过。反而这种独特的逆光拍摄表现,也能成为可以利用的一种成像效果。当然,这的确从本质上讲就是抗眩光能力弱(到极致),但不妨碍我们玩儿镜头的这种摄影方式。起码不像一些海外贴着老牌子复刻的镜头一样以此为噱头卖高价,这方面真的挺良心的。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不到1千块的f/1.2大光圈 七工匠新镜体验//dcdv.zol.com.cn/678/6783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