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摄影设备,一直给大家“傻大粗沉”的感觉,似乎体育记者就是天生的大力士,不带上个十来公斤负重,简直算不上体育摄影师。在历史上,诞生了很多怪兽级的超长焦镜头,很多镜头并不是因为画质而出名,而是超长的焦段和巨大的体积重量。
历史上长焦镜头体积巨大,但是新一代长焦镜头体积重量下降明显(图片来源:NR)
随着技术发展,超长焦的“减肥瘦身计划”在2016年之后悄然兴起,与之相对应的是萤石和人造萤石的大规模应用,计算机辅助光学设计的全面使用,使得新一代的超长焦镜头不再像上一代一样体积巨大,新一代镜头的体积和重量往往减小30%左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看电视转播,记者席的装备区越来越袖珍的原因。
与镜头相呼应,影像行业另外一个潜移默化的变革,是这两年防抖技术的第三次发展。防抖技术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防抖仅能解决上下和左右的手部抖动,也就是我们的第一代光学防抖。第一代防抖的效果大概是不适用防抖的1-2档效果,是防抖的初级阶段。
如今的光学防抖是第二代防抖技术,但是机身防抖在单反上仍为普及
虽然防抖的普及,第二次改进是成熟的光学防抖技术大范围应用,这一时间不过10-15年左右。如今的光学防抖,可以实现镜片的多方向校正,但是组件的体积也相对的更大,因此加入光学防抖,实际上会增加镜头的体积。更优秀的解决方案,是实现机身和镜头的双重防抖,如今的微单相机已经逐步普及了机身防抖功能,世界杯上我们能看到的微单相机,基本都具备机身防抖功能。但是佳能和尼康的单反相机,仍然不具备机身防抖的功能。
机身+镜头双重防抖是防抖的趋势,如果单反相机不努力,在防抖技术上将处于下风
可以说,防抖是世界杯赛场上非常重要的功能,防抖性能的好坏,很多时候会直接影响到赛场的拍摄。在之前的体育摄影中,传统光学防抖发挥着顶梁柱的作用,但是从这届世界杯开始,机身+镜头的双重防抖开始大放异彩。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杯赛场之外 是相机厂商之间的淘汰赛//dcdv.zol.com.cn/691/6919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