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着M4/3系统在常规民用领域江河日下,而全画幅的大潮正式袭来之时,选择APS-C画幅的机身,甚至倾囊来选择APS-C系统作为自己的相机系统选择,这还是个好想法么?或许很多朋友现在最大的疑问。我们借着全新的X-T3也来聊聊关于APS-C的问题。
纵然全画幅大潮来袭,APS-C画幅却并非是明日黄花
实际上,从产品开发的角度来说,APS-C相较于全画幅的确有它的局限性,比如等效光圈的虚化效果,广角视角的获得,极高感光度下的控噪,等等。在开发卡口时,没有考虑到未来的扩展性,在如今的“上帝视角”看来这是前瞻性不足。但站在开发者的角度,或许也正是考虑到了未来,才最终没有选择全画幅作为系统的开发目标。
M43系统的瓶颈一方面是传感器,一方面则是系统体积和高端机型价格的逐渐失衡
M4/3画幅如今的快速没落,的确与画幅过小,传感器迭代更新过慢有很大程度上的关系。不仅如此,系统化的M4/3相机越来越失去了自己的便携性特色,GH5,G9等相机的出现,宣告着高性能机身机身尺寸大型化的必然结果。M4/3系统的便携性已经没有优势可言。而考虑到本身底小带来的画质劣势与制造成本问题,的确在大众消费领域,M4/3成为一种明日黄花的系统。
而APS-C之所以能够更具生命力,在于其定位更为精准,以及系统全面性和性能完整性的表现。对大众消费者而言,APS-C在大多数状况下(以笔者经验,ISO 3200以下)有着足以匹敌全画幅的画质表现(相近有效像素数前提下)。只是在视角以及追求极致虚化强度时会显得不足。
而APS-C因为传感器略小,在AF自动对焦以及视频采样等功能开发上是有着自己的优势的。因此,我们会发现APS-C画幅的顶级机身,可以拥有更为全面,以及单项性能上更为突出的表现(如连拍,视频)。
此外,APS-C画幅相机在便携性上有着相较于全画幅明显的优势。在保持拥有AF自动对焦功能的前提下,全画幅相机如今在镜头体积上已经由于高数值化,高性能化而变得越发巨大。但对于大众消费者而言,足够的便携性,才是保证自己愿意携带相机拍摄的重要原因。而APS-C画幅系统的镜头群则刚好可以满足高规格与体积间的平衡。这一点上,APS-C画幅的确是如今几大可换镜头画幅中,做得最为出色的。平衡也好,中庸也罢,APS-C画幅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足够便携且足够高画质的选择。
不仅如此,如今APS-C的旗舰通过性能和价格,逐渐和全画幅拉开了市场上的分层。入门全画幅相机功能的全面性带来了价格的攀升。新一代的入门全画幅已经基本回归到1.4万元的档位,而APS-C旗舰则有效地将自己控制在了万元以下,4000元的差价,足以让消费者更好地做出选择。而如果再考虑到镜头群的投入成本,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系统,无疑APS-C可以帮你的钱包留下一些银子。
APS-C画幅的系统如今可以说是在系统体积,系统成本和性能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
随着大家摄影观的不断成熟,我们更希望大家能够清楚看到相机的购买不是简单的一个机身,一个镜头。这是一种系统化的概念。选择可换镜头相机,系统整体的成熟度,全面性,都是要纳入考量的。
诚然,如果你追求画质与性能的极致结合,全画幅是你最好的选择。但这也意味着你要付出财力与体能的更多代价。而如果你更追求功能,性能以及便携性之间的平衡。APS-C是一个更为成熟的系统选择。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颜值担当的实力派 富士旗舰无反X-T3评测//dcdv.zol.com.cn/697/6978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