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摄影”是ZOL数码影像频道推出的摄影系列教程。在这里,我们的编辑和资深网友将一起讨论“如何从菜鸟到高手”的全过程,从相机的品牌、基本知识介绍到如何选出心仪的相机,从如何买到质量好、价格低的机器再到怎样用好自己手中的器材,从相机的日常养护、应对到片子的后期处理修饰,逐一为您呈现每项细节,希望能为那些热爱摄影的朋友提供一定的帮助。
上期回顾:在《“全民摄影”第7期:拍摄之前的那些事儿》中,我们主要聊了些拍摄前的基本准备工作,重点是向广大初级摄友推荐了相机“自动档”的使用。
自动档虽然简单易用,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成像的效果,特别是在我们想要达成一些特殊效果的时候,自动档就无能为力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100分是满分,自动档可以让我们轻松的得到60分或者70分的照片,而如果你想更进一步,得到80分甚至90分的照片,那就需要咱们根据拍摄的场景,对相机进行更深入的设置了。
一般来说,这些设置的因素包括光圈、快门、白平衡、ISO等等一系列的参数。由于摄影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有些比较深入的设置在学习之初可能我们并不会用到,所以我们本期将简单介绍几个常用的设置,其他参数会在以后的实战教程中逐渐涉及到。考虑到咱们学习摄影的目的,只要是为了能拍出满意效果的照片,而不是为了掌握那一大套枯燥的理论,所以本期《全民摄影》采用从“实践到理论”的角度来阐述,先看照片,再从照片的效果来分析做到的方法。
由于本系列教程主要针对刚刚入手相机、准备从零开始提高的摄友,所以在讲解时会从基本的内容开始。如果您已经是资深摄友,这部分内容可能对您就很简单了,同时,我们也希望各位摄友能分享自己在摄影中对光圈、快门等的使用心得,帮助大家共同进步!
·开始之前要明白的概念
曝光、过曝和欠曝
在开讲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个概念:曝光。经常会听人说:这片子过曝了,或者是:这片子曝光不足。那么,曝光是什么意思呢?
胶片时代,所有的胶片上有一层感光涂层,当光线照射在上面之后,胶片会根据光线的强弱、颜色,进行化学反应,然后经过定影、显影之后,美丽的照片就出来了。
到了数码时代,感光胶片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CMOS和CCD作为数码相机上的感光元件,取代了感光胶片,但其基本原理实一样的,都是感光,就是要给CCD或者CMOS合适的光。请注意,是“合适”,而不是越多越好。
在进光量合适的情况下,影像的层次丰富,色彩还原正常,此时称为曝光准确,超过这个标准(进光量太大)就是曝光过度,达不到这个标准(进光量太小)就是曝光不足。过度和不足都会使照片失去影像细节,影响成像效果。
为了完成这一过程,我们需要设置合适的光圈,合适的快门速度,而必要时,我们就需要ISO的帮忙了。如何用好这三个要素,下面,我们就讲讲摄影入门的三大纪律。
·纪律一:灵活运用你的光圈
光圈:景深效果的创造者
光圈的英文名称是Aperture,简单的说,它是一个用来控制进入相机的光的数量的装置,咱们可以把它看做是控制光进入的阀门。阀门越大,则单位时间内进入的光就多。
我们一般用我们F值表达光圈大小,如F1.4、F2.8、F16等等。F后面的数字越小,则说明光圈越大。光圈的大小是判断相机或者镜头性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图为:小景深成像
光圈在摄影中,主要涉及到的是景深效果的创造。景深说简单点,就是对焦后,成像清晰的实像范围就是景深。景深有大景深和小景深之说,结合不同的场景,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通常来说,可将二者的关系概括为:大光圈,小景深;小光圈,大景深。
下面,我们结合实拍,谈谈光圈和景深的运用。
人像拍摄:这是最常见的拍摄场景,笔者的建议是尽量使用大光圈,可以虚化背景。需要注意的是,光圈也不是开的越大越好。每支镜头都会有一个最合适、效果最好的光圈值,而这个值往往不是最大光圈值,往下适当降一两档会比较合适。
暗处拍摄:如果拍摄环境光线较暗,那我们就只能使用大光圈,除非你有三脚架或者是打算获得很特殊的效果,不然,照片就会欠曝,或者是因为手抖而导致模糊。
如果是在光线很好的室外拍摄那咱们的选择就很多了。你可以用小光圈来进行,也可以开大光圈后用高速快门来进行一些运动物体的拍摄。总之,不过曝就成。
如果你拍静物,想表现它的细节,那建议选择小光圈,配合慢速快门,会是不错的选择。
·纪律二:时刻不忘你的快门
快门:你想拍子弹穿苹果吗?
说完了光圈,再来说下快门。如果说光圈是说进光阀门的大小,快门就是我们打开这个阀门的时间长短。时间短,我们就说快门速度快;时间长,我们就说快门速度慢。在成像效果上,时间太短,可能会进光不足;时间太长,同样会过曝。
我们先来看两张照片,感受下快门速度在拍摄中的不同应用。
图为:左侧为低速快门成像,表现水流的动态;右侧为高速快门成像,标示了水滴在瞬间的状态。
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应用高速快门的时候,我们可以将水滴运动的瞬间清晰的记录下来。当我们用慢速快门的时候,我们记录下的是水滴的运动轨迹,虽然不是一个清晰的瞬间,但是却更好的表现了水滴的动态。麻烦注意下这两种不同概念的阐述:运动瞬间和运动轨迹。
如果你要拍运动中的物体,尽量用高速快门。如果你是想表现物体运动的动态,或者是想尽量清晰的表现静物的细节部分,则可以使用慢速快门。这个慢速到底是多慢,取决于拍摄物体运动的速度以及你想取得的效果。如果你想使用慢速快门,那么最好是能用三脚架、独脚架或者是胸架等辅助装置,否则会因为手抖而影响画质,毕竟咱们不是专业摄影师,没有稳如泰山的“铁手”。
快门速度的应用,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主要看咱们日常使用中的个人感受。对运动物体拍摄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可以在家自己实验,当然,最好是有三脚架的辅助,或者,将相机搁置在桌面等平台上也不错,可以避免手抖的干扰。
·纪律三:ISO是最后的制胜武器
ISO:你必须掌握的双刃剑
刚说了快门,接下来就需要说下ISO。ISO表示图像感应器对光亮的敏感程度,用ISO 100、ISO 400这样的数值进行表示。数值越大,则表示敏感度越高。
我们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在光线比较暗的情况下,即使把光圈开到最大,仍旧是曝光不足。如果我们延长快门时间,则会因为手抖而导致图像模糊。毕竟不是每个人出门都会带三脚架,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有办法,用ISO来解决。当 我们提高ISO后,就增强了CCD的敏感度,从而使CCD在短时间内能获取更多的光信号,这样,我们就可以降低曝光的时间,从而提高快门速度,避免了手抖。
不过,凡事都有利有弊。高ISO虽然好用,但是当ISO开高后,你会发现你的照片上会产生一些模糊的小点,就是我们常说的“噪点”。噪点的产生,是因为ISO提高后,相机会对光信号进行电子放大增幅,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杂质信号,反应在成像上,就是噪点了。应该说,噪点在成像上是不可避免的。只是ISO低时,噪点很少,而ISO高时,噪点就会显著的增多。
图为:ISO200和ISO12800成像对比,可看出右侧噪点明显增多
从这个角度上叫,高ISO可以说是把双刃剑,对于如何使用这把双刃剑,笔者的建议是:
如果是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中,你手头又没有三角架或者其他可以支持相机的东西,那么高ISO是必须的,ISO200、400都是没有问题的,画质还不错。如果到400了仍旧不行,需要继续往高调,那该怎么办呢?毕竟到800或者1600后,大部分相机就都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噪点了。
此时,问题要分两面看。如果你的照片仅仅是在电脑上自己欣赏,那么,笔者还是建议你往高调,因为噪点虽然讨厌,但是抖动却更加可怕。有噪点,顶多说这照片画质不好,但在不把尺寸放太大的情况下还是能看的。而有抖动的话,这片子几乎可以说是废片了。
如果你这张照片对画质要求较高,不允许太多的噪点,那没办法了,只能回去找三角架或者打闪光灯的主意了。此时,笔者的建议是用三脚架。因为除非你是用光高手,否则,在光线昏暗的情况下,使用相机自带的闪光灯,往往会拍出“一片惨白”的效果,不容易得到让人满意的照片。
结语:
应该说,一张好的照片,是光圈、快门、ISO三者合理运用、正确组合的结果。在使用中,也并没有一个规定的最佳值,往往要看我们的个人经验和感受,所以,如果您有时间,不妨对着同一个被摄物体(最好是静物),分别感受下这三个参数在不同数值下的成像效果,练习次数多了,自然也就熟能生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