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 与你无关? 与你有关!
2011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当中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天灾与人祸,狂喜与惊叹,无论哪个事情对这个行业都有很大的影响。不过所谓的商场本来如此,任何一点小疏忽或者小意外都可能导致一年白干。不过无论厂商们是否白干,用户总希望更多更新更便宜更好的产品。影像行业产业格局的改变看似与用户无关,但是却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和购买。
·行业 与你无关? 与你有关!
2011年算是影像行业剧烈变动的一年,佳能进军电影了,尼康改行水产了,索尼像素疯狂了,宾得老板又换了,奥巴不太好过了,理光炝行徕卡了,柯达马上倒闭了,三星没准雄起了,适马再次天价了。在这样的一年,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呢?不过市场变动越激烈,消费者能看到的新技术和得到的好处就越来越多。所以今天就请大家听我讲讲这一年相机市场的变化。
2天灾 省钱依旧在 西藏欢迎你
·天灾 省钱依旧在 西藏欢迎你
首先来说说天灾,这是今年整个影像行业不能回避的问题,源源不断的天灾直接影响了相机厂商的生产力,进而导致已有产品生产不出来,新产品不敢发布。而且此次天灾可以说影响了绝大多数相机厂商,佳能、尼康、索尼均不能幸免,只不过大家有重有轻这点就不细说了。
对于地理比较熟悉的朋友肯定很明白,东南亚地区与日本岛都属于典型的海洋气候区域,而且都属于飓风、洪水、海啸高发地区,在这样的位置建厂岂不是自寻死路?先拿东南亚举例子,比如这次某个相机大厂损失900亿日元,这家大厂在泰国拥有6000名员工,如果把这6000名员工全部挪到日本国内的开销是多少?一年2200亿!在如此恐怖的人力成本下,一场海啸的损失仅仅相当于5个月的人工差距,这也是这些企业一定要选择在东南亚建厂的根本。当然这也是中国这么多年以来安身立命的根本。
即使东南亚气候条件不好 人力成本优势也是存在的
另一方面,高级技术工人日本企业习惯使用全本土人才,不仅仅是因为本土人才便于管理,更加稳定,也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缺乏高级技工,并且高级技工的差价还是很小的。比如在国内一些精细工种的工资都在20万以上,而且往往得10-20年才能拥有足够的经验。而且日本制造相比中国制造更具备吸引力,回想一下我们当中平时咒骂日本买东西还专挑日本东西买的难道是少数吗?
中国目前的发展就遇到相似的问题,一旦人力成本上升,我们还有什么优势?我们人人都想拿更多的工资,却未曾想到我们的社会并没有高工资基础,沿海城市的廉价劳动力马上就要消失,到时候我们怎么办呢?的确我们还可以去西藏建厂,起码人员成本低地皮成本低就是运输实在不便。不知道当西藏交通顺畅之后当地人民会不会打着西藏欢迎你的招牌招商引资以谋求更好的生活。
高涨的物价和不断的通货膨胀让中国安身立命的世界工厂之路难以延续
所以说其实这些天灾早就在这些影像企业的计算当中,今年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对于整年来说肯定是个不小的损失,但是对于长期发展来说并不构成问题。我们一定要明确一个问题,对于这种企业来说,人力成本是个非常严重的存在,海啸什么的在持续高人力成本面前都不算问题,这也是这些企业依然坚持驻扎东南亚的原因。
总的来讲,就算这些公司已经被泡的卖水产了,他这些年在人力成本上节约下来的钱已经足以摊平这些损失,而且这次集体性受灾并不会给整个产业格局造成影响,只不过会让这些企业的发布周期晚一些,这几个月的钱亏一些。看似很大的天灾,其实很小。
3站队 合并与合作 联盟与连横
·站队 合并与合作 联盟与连横
然后我们来谈谈合作,影像行业经历100年的发展,可以说基本来到了寡头时代,寡头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不断的吞并以及合作。从柯尼卡美能达到索尼,宾得保谷到理光,确善能福伦达到蔡司,太多太多的在一起告诉我们现在大家盘子都很大了,没有一群好哥们镇不住场子。
当然合并一般来说并非上选,买到手的不是只有技术和人才,还有麻烦和债务,所以厂商更多的是选择了直接合作,或者结成战略同盟。比如在120相机领域的富士与哈苏,飞思与玛米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种合作往往是一方掌握数字技术,另一方掌握光学技术。
连横合纵 齐国是根本 拥有实力的非老大往往是平衡的关键
还有像宾得理光这样,其实双方拥有的技术是相似的,只不过长期按照自己的思路发展导致两者各有所长。两者的合并可以让我们看到很多东西,理光长时间对于相机小型化的执着,宾得这么多年在镜头方面的造诣如果合二为一,相信未来会推出不少更好的产品。
富士很长时间以来都与东芝半导体一起研发感光元件,无论是Super CCD还是EXR传感器都给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历经这么多年的发展,富士/东芝这一联盟也终于要依靠X系列相机显示出自己的威力。
品牌之争最终也会演变为联盟之争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北约与华约呢
还有蔡司,曾经蔡司与日本京瓷合力推出了Contax康泰时相机,涵盖了135旁轴、135单反以及645单反市场,由于某些经营问题康泰时这一品牌就那么消失了,全世界首台全画幅数码相机的神话也变成了笑话。不过京瓷很快就会失去康泰时品牌的所有权,也就意味着蔡司只要找到一家合适的厂商就会复活康泰时的产品。再加上前一阵佳能对于推出中画幅相机模棱两可的态度,让我们不仅联想会不会过两年也会出现传说中搭载佳能核心的645数码单反相机呢?
总之无论是谁,很明显哥俩好要比单干吃的多,毕竟像佳能这种自己拥有绝大多数技术的企业只是凤毛麟角,小型企业必须成为群居动物才能生存,这里边有无奈,但是更多的是现实。
4核心 感光元件衰 光学技术扬
·核心 感光元件衰 光学技术扬
然后我们来谈谈核心的变化,这么多年以来,感光元件一直被认为是数码相机最为核心的技术,不过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以及感光元件不断商品化的进程,感光元件还真的是核心吗?我看未必,我认为有3点支持了我这一看法。
1.感光元件已经不拥有那么高的成本。如果你知道一块索尼IMX028,全画幅2400万像素的感光元件实际上只值3000块钱的时候,你还会认为价格是问题吗?4/3系统之所以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估的感光元件成本,当感光元件价格一泻千里的时候,4/3系统又有多少优势呢?
在感光元件成本高昂的时代 奥林巴斯E-500很是风骚 只是不料没过几年行情已经如此
2.感光元件已经成为了公开销售的商品。如果你想要做一台相机,你有的是选择,哪怕是APS-C甚至全画幅的产品都是如此。在10年前我们只能考虑是索尼呢索尼呢还是索尼呢,而今天呢?三星2000万像素有木有?镁光1600万像素有木有?柯达1600万像素有木有?要是发狠直接把柯达买下来,2880万的全画幅都有了,你还怕什么?
当大尺寸感光元件全面商品化之后 这一核心技术就再难成为生产相机的阻碍
3.感光原件已经不成为数码相机发展的瓶颈。在很多很多年以前,每一次感光元件的进步都会给人那种改变世界的错觉,不过感光元件进步到今天我们已经感觉不到太多了。归根到底那就是因为感光元件的发展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人的基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相机想要吸引用户,携带方式、操作体验、光学性能都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们才能看到诸如尼康P7100、理光GRD4、理光CX6这种看似不痛不痒但是真的能带来不少改变的升级。
所以说,到了2012年感光元件还真的是核心吗?的确哪怕再过十年这仍然是一个只属于少数人的技术,但是商品化社会的发展让他的少数显得如此的无所谓。相机又将回归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能决定一切的时代。
5产品 改变了方向 改不了用户
·产品 改变了方向 改不了用户
产品方面,今年最大的改变相信所有人都说得出来,那就是无反光板相机的大爆发。今年全年传统单反相机仅有4台之多,而可交换镜头以及大尺寸底片的无反光镜和固定反光镜相机却多达20台!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让人极为震惊的事实,间接也说明了单反相机受到的挑战是极大的。而且NC两大巨头,一个已经开始尝试,另一个也在准备尝试。
不过好看的仅限于产品数量这个数字,在可交换镜头相机销量上,600D、D5100、D3100占据了几乎70%的市场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于无反光板抱着非常迟疑的态度,他们仍然认为这种体积小巧的相机不可能具备多么强大的性能,自然也不可能拿钱包投票。
BCN的排行榜单反仍然牢牢把握在前边 仅有的那款单电热销只是因为杀价而已
而且此时此刻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开始所有厂商都认为无反光板相机会挤占专业DC的市场,不过最后市场数据却让所有厂商吃了一惊,伴随着无反光板相机兴起的却是单反相机的销量缓慢下降,DC市场仍然保持着着自己的份额。这让本身已经拥有传统单反业务的厂商更加迟疑,进而也会推出一些看似不合理的产品,众多网络CEO对于尼康2.7X、宾得5.8X产品的质疑也是由此而来。
当然出现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根本还是在于价格,无论单电是好是坏,他的价格毕竟还是高于专业DC不少,而且单电在使用上还是更加专业,自然难以吸引普通消费者。毕竟普通消费者总是喜欢价格更加便宜,用起来更加简单的产品,这也是目前单电打不开局面的一大问题。
其实在海外市场上,我们也看到了一部分单电产品的兴盛,当然这是以超低价格作为前提的,比如日本市场上仅为300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500元)奥林巴斯E-PL1s套机,比如香港市场上3000港币(折合人民币约2500元)松下GF2套机,事实告诉我们价格才是关键。
不过如果只谈产品的话,笔者认为单电其实更加符合简单拍摄的理念。不过想要单电超越单反前路还很长,首先是慢慢淡化大家对于单反根深蒂固的认知,其次是改变目前绝大多数单电蹩脚的操作习惯,如果总抱着做小DC或者做单反的态度去做单电,那是成不了气候的,iOS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在操作方面大胆又合理的改变,未来的单电可以吗?
6敌人 同行不可怕 异类是问题
·敌人 同行不可怕 异类是问题
最后来说说敌人,这个敌人其实很明显,就是手机和平板电脑,以及类似用途更多的东西。可能很多朋友要说,手机平板的拍摄效果要比相机差的太远了,1000块钱的相机就可以把目前拍照性能最顶级的手机和平板甩3条街出去。结果的确如此,不过笔者在这里想问一个问题,现在的手机平板相对几年前的相机画质如何?
不要犹豫,目前高档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拍照的效果其实并不比几年前的相机差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对于很多用户来说他们对于画质的要求其实并没有那么高,这就导致了这部分用户根本不需要一台真正的相机。而且事实上这部分用户的数量还是相当庞大的。
1/2.8背照式CMOS 1600万像素 1.12μm点距 这样的规格指标你是否能满意呢
不知道诸位是否还记得收音机也曾经大卖过?CD机也曾经大卖过?MP3也曾经大卖过?然而这些东西现在在哪里?的确他们现在也存在,但是存在的只是那些高高在上供少数人玩乐的极品。这一切真的被替代了吗?没有!那么他们在哪里?被集成了!
是啊,就是被集成了,单纯从性能上来讲,目前绝大多数消费者都不需要1500块钱DC的性能,而1500块钱DC仍然在大卖特卖,对于这种消费心理,其实笔者并不知道怎么评判他是好。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朋友发现手机也能拍出漂亮的照片之后,小相机的日子就会真的不好过了。
如果历史能够按照过去的轨迹一次又一次的重演,那么平价相机被集成相机所取代的日子不会太远,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的相机有了太多太多的特色,比如完善的滤镜和简单拍摄功能,比如更大的广角,更远的长焦,更大的光圈等等,但是这些东西都会让他们距离平价相机越来越远,所以说这点也符合笔者认为的趋势。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这也是目前相机慢慢没落手机平板慢慢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那就是传播方式的改变。之前相机的传播方式是依靠相片、明信片等等,后来随着互联网和数码相机的出现变成了电脑观看,现在随着WWAN、WLAN的兴起又变成了手机以及平板观看,而手机和平板自身又具备着拍照功能。这一连串的改变才是相机真正面临末日的原因。
7未来 以历史为鉴 以应用为本
·未来 以历史为鉴 以应用为本
最后笔者来给大家简单讲述一段历史,摄影发明于19世纪初,当时全部采用类似现在座机的方式拍摄(数百mm),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在20世纪初120相机成为了主流(100mm-),然后放大技术再次进步,135相机(50mm-)替代了120相机再次主流,进入数字时代后,20世纪末是10mm的感光元件,21世纪初是9mm,现在是8mm,目前手机所采用的7mm甚至6mm的感光元件市场占有率正在大幅度提升。虽然我们总说高画质产品永远只有那些,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主流产品只可能越来越小。
再过20年,70mm的120相机一定会存在,43mm的135相机一定会存在,但是8mm的小相机呢?恐怕非常难存在,严肃的摄影人永远不会在成像面积上妥协,但是绝大多数消费者只希望体积小巧简便易用,并不会在意画质上的小差别。
大画幅相机沦为了文艺专用 120相机也基本成为了赚钱工具 135单反会不会沦为纯记者机呢
如果在20年后你拥有一台可以媲美佳能S100V或者富士X10画质的手机,那么你还会选择购买一台小DC吗?笔者肯定是不会的,而且笔者也会经常拿他拍照,这就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所以说小DC被淘汰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但是应该还有20年可以过。
最后依旧是个投票环节,手机画质到了什么程度,你认为就可以完全替代相机了呢?(我投了S100V)
近期热点文章 |
热络新品测试 | ||||
华丽真机图赏 | ||
明基LM100 |
精美作品欣赏 | ||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