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资深编辑

    互联网20年 可曾记得那些从不执笔的青春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作者:
    收藏文章 分页阅读 暂无评论
    返回分页阅读本文导航

    120年前 还记得14400这个数字吗

        1994年4月20日,一根细细的网线从美国Sprint公司接到了我们祖国的大陆,这宣告着中国正式拥有完整的互联网,正式在Internet上与世界接轨。时光荏苒,20年已经过去,对于大多数80后的我们来说, 互联网与我们亲密接触已经中学或者大学了,虽然他现在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真的离不开他,其实只有短短几年时间。而恰恰是那前边十几年我们看不到的改变,让互联网一步步接近我们,一步步让我们无法割舍他。


    20年前 还记得14400这个数字吗

    互联网20年 可曾记得那些只读不写的纯真

        虽然20年前互联网离大家很远,但是由于家父工作的关系,年仅8岁的我却很有幸看到互联网的一步步发展。当然年少不知味的我满脑子都是打游戏,只会抱怨显卡的显存为什么是2MB而不是4MB(很抱歉那个时候完全不懂什么是运算能力),好在家父高举着工作的令箭,给那台奔腾120的电脑安装了一台调制解调器。

    互联网20年 昨日读者为何登上KOL的客船
    有多少人还记得当年的老猫 不过猫并没有被淘汰 ADSL也使用猫做信号转换之用

        其实调制器解调器就是我们所说的猫,我至今为止还清晰的记得那个数字,也就是14400bps,也就是说当时的上网速度是14400比特/每秒,我们一般称之为14.4K,相比今天我们所使用的20M宽带,速度仅有1400分之1。当然了在那个年代除了收发一下邮件,收发一下传真,我已想不出上网究竟能有什么样的用处,自然也不会留下太深刻的记忆。

    2初次上网 你的理由会是什么

    初次上网 你的理由会是什么

        不过小孩子的好奇心总是很强,在那个年代能有一个能上网的设备,怎么可能不试试。不过除了雅虎(不知道多少人还记得cn.yahoo.com这个域名)我并不知道任何东西,当时也没有成熟的搜索引擎,雅虎上的东西对于一个小学生能有多少吸引力?再加上当时每分钟1毛钱的上网费以及每个月都要详细审核电话费明细的妈妈,这种没劲又作死的事情还是少做为好。

    互联网20年 昨日读者为何登上KOL的客船
    现在的操作系统依旧保留了拨号上网功能 只不过谁还记得他们呢?

        现在我们都认为互联网拥有无穷无尽的信息,杂志则是守旧与落后的代表,但是当时杂志仍然是主流中的主流,一个机缘巧合让我结识了大众软件1996年2月刊,这也是大众软件历史上的第7期。互联网虽然庞大,不过我当时50%以上的计算机相关信息都是由《大众软件》获得了,我当时天真的以为只要看这本杂志就可以比所有人强,所以我也从创刊号期期不落的看到了高中,而对《大众软件》编辑部的每一位编辑也充满了无上的崇拜之情。

    为了游戏的勇敢尝试

        所以说虽然在那个年代我已经具备了可以上网的工具,不过却没有真正的网可以让我上,自然也提不上太多的兴趣。直到1998年一款类似命令与征服的游戏——《黑暗王朝》的发布,《大众软件》上刊登了关于这个游戏的大量攻略,当然里边还有一个非常刺激我的东西,那就是一个全能修改器,这个修改器并没有在当时的《大众软件》附带的CD盘上提供,而是在杂志中留下了一串颇有长度的链接。为了游戏我拼了,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下,我终于下载到了那个修改器可以说这就是我真正意义上自第一次想上网的理由。

    互联网20年 昨日读者为何登上KOL的客船
    这个名字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 在如今互联网如此发达的年代 众筹恐怕是他唯一的出路

        那一次尝试也给了我一些意外的收获,那就是让我发现原来互联网拥有如此海量的信息,当时我仍然不会使用搜索引擎,只是单纯的看着几个站点的索引页一点点找寻想要的信息。此时此刻我才发现原来互联网有那么大,《大众软件》只是一个整理完备的小角落,对于想要在比较少时间获得高质量信息的人的确应该来看看《大众软件》,而你如果想要了解这个世界,互联网才是你的归宿。

        附:《大众软件》一度发行量曾经达到70万册,是中国最大的IT类杂志,不过目前的大软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周期,众筹100万转型移动APP是他最后的归宿。那个年代的媒体仍然是很单一的形式,读者就是读者,编辑就是编辑,提供内容的人少之有少,每个人对待内容的态度也是无比的神圣。这也是纯纸媒体时代让我们如此爱的原因。

    3网络游戏 原来论坛才有真东西

    网络游戏 原来论坛才有真东西

        随后的几年我依然保持着《大众软件》+往上乱看的习惯,家里的猫也从14.4Kbps,升级到33.6Kbps,再跳到了128KBps的速度。这个时候网络游戏刚刚兴起,而我最着迷的也是那个年代最流行的,他叫做石器时代。

    互联网20年 昨日读者为何登上KOL的客船
    石器时代作为那个年代最成功的网游 免不了走入圈钱那条路

        石器时代不仅代表了中国网络游戏的一个里程碑,他还有另外一番意味,那就是代表了中国网络游戏外挂的第一次里程碑。不过对我来说,他还有着第3个意味,那就是让我第一次发现各大网站上的攻略是如此的低劣,论坛上的网友所分享的经验却又是如此的宝贵和真实。

    并非你情我愿 无奈要靠自己

        那个年代正是网络游戏数量飞涨的年代,而媒体们仍然处于一个比较懵懂的时期,诸如石器时代还可以算是登录量颇高的游戏,但是想要把任务的每一步流程描绘的无比详细仍然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而网络游戏的特点就是玩家们拥有非常多种多样的交流方式和交流空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促成了网络游戏论坛的飞速发展。

    互联网20年 昨日读者为何登上KOL的客船
    其实我当年去的最多的还是石器外挂论坛 不过17173绝对是主流中的主流

        如果按照年头数的话,那应该是2001年——2002年的时候了,我第一感觉到那些让我短暂记住名字和ID的人却可以给我们带来如此多的帮助。这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在这个庞大的互联网上,原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作者,原来每个人都可以发表属于自己的东西,原来每个人都是这个互联网的中心。

        附:其实石器时代的论坛已经很晚了,国内最早的BBS是谁众说纷纭笔者已经无从考证,不过可以基本确定用户产生内容是从论坛开始的。论坛的出现不仅让我们有了可以交流的空间,同时也让那些有想法有能力,但是非职业的作者找到了发挥出自己空间的地方。之后国内的论坛不断的飞速发展,在现有的SNS社交网络(比如校内网、开心网)成型之前每年都以数倍的速度在增长。

    4博客与社交 我也在寻找自己

    博客与社交 我也在寻找自己

        后来我也进入了高中,天天看着别人在互联网上发这发那自己也是颇为不开心,难免也会有些技痒,后果自然是自己也想写些东西。不过越来越繁重的课业加上父母愈加严厉的管教难以支撑我的网游大计,我只能打着学习的旗号保留自己与互联网,与电脑接触的那一点点机会。

    互联网20年 昨日读者为何登上KOL的客船
    很少被人知道的Cyworld赛我网实际上是国内最早的社交网络之一 不过直接移植的东西往往没有未来

        那段时间博客还没有太兴起,从全宇宙中心传过来的Cyworld赛我网刚刚进入国内,向来标榜自己会接触新鲜事物的我自然免不了尝试一番,不过高中生再怎么说也是小屁孩,每天伤春哀秋的那点东西现在翻看回来甚至觉得有些作呕,不过这也是每个人成长必经之路,躲是躲不开的。

    一场风波 意外打通隔阂

        之后我和大家一样考上了大学,那个时候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论坛,不过随着某领导一时的执念,2005年的全中国的大学论坛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并且再也没有站起来过。校内网(现人人网)也是在此时发扬光大,一夜之间俘虏了百万大学毕业生的心。那些在互联网上具备想法、时间,愿意发表自己意见的人,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转移到校内网、新郎微博等公众平台上。

    互联网20年 昨日读者为何登上KOL的客船
    校内网的成功得益于大学生市场的一时的混乱 而转型为人人网则获得了无数的苦难和损失

        当时我还没有听说过自媒体这个词,但是毫无疑问2005年的这件事情是中国自媒体历史上第一个爆发点,有相当多的人和我一样开始尝试在互联网上发表意见。正是在这段时间,那些以往只在互联网上观看别人内容的人开始自己执笔产生内容,Web2.0就这样悄无声息的产生了。

        附:2004年底一个叫做一塌糊涂的网站掀起了论坛内容控制的风潮,一塌糊涂作为北大系为首的学生意见论坛,诸多过激的言辞以及宣扬64事件等等行为使得他无法继续生存下去。之后由教育部牵头进行的大学论坛实名制活动在各大学校盲目的执行下彻底毁灭了国内几乎所有大学论坛,几百万大学生作为当时BBS的主力军全部投入SNS社交网络的阵营,可以说在短短6个月之内彻底颠覆了国内BBS强SNS弱的格局。

    5每天秀自己 每个人都是作者

    每天秀自己 每个人都是作者

        我想之后的事情就不需要我说太多了,之后微博、微信出现了,大众点评、马蜂窝、知乎火了,各大社区论坛都在做UGC(用户生成内容),越来越多的人在各种地方告诉大家我遇到了什么,出现了什么事情。仿佛一夜之间互联网再也没有一个纯粹的读者和作者,只剩下在这2个角色下不断切换的我们。

    互联网20年 昨日读者为何登上KOL的客船
    大众点评网就是一个 读者即作者 最好的例子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阅历丰富文笔流畅的普通人,在一个又一个角落里扮演着KOL(意见领袖)的身份。也许你上班时只是一个撰写新闻的小编辑,但是也许在大众点评网上你就是全北京市最著名的川菜专家,也许你白天只是一个坐办公室的小文员,而下班后就成为所有人羡慕那个只花1块钱游遍全世界各地,还告诉我们哪里好玩的旅行家。

    互联网20年 昨日读者为何登上KOL的客船
    知乎成了目前国内的最大知识性社区 也是完全由网友来提供内容

        当然每个人都是作者未必是一件好事儿,他给我们的未来带来了太多太多的不确定性。海量的信息为数据挖掘提供了足够的基础,也为我们的个人隐私安全带来了太多的隐患。当你在互联网上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时,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告诉别人你是谁,你做了什么,你有什么弱点。在这个每个人又是读者,又是KOL的时代,你的存在不仅会更渺小,也会在特定人眼中更加清晰。

    不要高看明天 不要小看未来

        这就是互联网的20年,作为见证着20年里边最年轻的一代人,我不得不说曾经的我对于互联网想的太简单。某位我们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名人说过:“我们总是高看明年会发生的事情,却总是小看十年之后的变化能有多么大”,曾经的我总认为自己是那么的聪明睿智,总能洞察这个产业的无限未来,不过每一个十年都远远超过我的想象。

    互联网20年 昨日读者为何登上KOL的客船
    每个人提供内容就意味着把我们暴露在了网上 你真的以为你只是百度迁徙的一个小点吗?

        对于这20年,我们应该回首的事情太多,现在的我们很幸运,我们能拥有一个如此广阔的空间,如此自由的环境抒发自己生活中的每个点滴。互联网给了我们将想法传达更远的空间,更给了那些一塌糊涂的理想主义者生存空间。如果说自由是互联网留给我们的馈赠,那么每个人展示的自己就是我们回馈给互联网的礼赞。只是今天忙忙碌碌让所有人了解自己的我们,是否怀念那曾经从不执笔,也没有互联网的青春呢?

    互联网20年了,虽然我只是个85后,但是却非常有幸见证了互联网这20年的发展,20年前的我的确从没有想过互联网会是这个样子,我不禁感叹我们的想象想要理解互联网的发展真的很难,互联网下一个20年会是什么样子呢?就让我们期待吧!

    返回分页阅读本文导航
    不喜欢(0) 点个赞(0)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

    数码影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