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资深编辑

    每秒24格非终点 电影进阶挑战人眼极限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作者:
    收藏文章 分页阅读 暂无评论
    返回分页阅读本文导航
    产品:5D Mark III(单机) 佳能 数码相机

    1电影并非天生就是每秒24格

      电影是一个每秒钟24格的艺术,笔者觉得就算是一个对电影艺术一知半解的人,也会知道这一点,或许大家都知道“24格”这个数字,但是“24格”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虽然下文也会涉及到“电影为什么是每秒24格”这种老生常谈的知识 ,但这并不是今天故事的全部。首先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每秒24格,既不是电影速度演变的起点,当然也不会是电影速度终点。 

    每秒24格非终点 电影进阶挑战人眼极限

      当我们要讨论电影到底是每秒多少格之前,首先需要先明确一点:电影的速度分为拍摄和放映两种,大多数情况下,令拍摄和放映速度保持相同,观众才能在银幕上看到行动自若的人(早期的影院都是手摇式放映机,所以要做到让放映速度和拍摄速度完全一致是基本不可能的)。电影的放映速度自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固定为24格每秒,除非有特殊的拍摄目的,不然是不会改变的。


    以上视频是一个关于帧数,对于视频的影响测试。

      其实电影并非天生就是每秒24格。电影放映速度的选择,主要是基于咱们人类的一种生理功能基础,说俗气点也就是产生连续运动的幻觉,我们人的双眼及其数据传输系统每秒可以识别10-12格画面,大脑的视觉处理中心会将每格画面保留1/15秒。如果在前一格画面尚且保留的1/15秒内大脑又收到一幅新的画面,那么就产生了画面在连续运动的感觉。所以最初的电影多为每秒16格的作品(当时选择16格完全是出于成本问题,在那个年代电影胶片是非常昂贵的东西,也正是因为被成本绑架所以16格成了当时的标准)。

    每秒24格非终点 电影进阶挑战人眼极限
    图片来源于卓别林主要的电影《城市之光》City Lights(1931)

      不过16格也并非鼻祖,早期电影采用过不同放映速度,大概是从12格,然后进化为16格,如果你看过早期的电影(比如默片),里面的人物动作有点像木偶一样是一蹦一蹦的,就是因为那时的电影不是采用24格速度拍摄的,往往低于24格,所以现在采用24的速度回放时就等于做了加速,如果按照当年“正常”的速度来看的话,那么卓别林或许没有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么嘚瑟。

    产品:5D Mark III(单机) 佳能 数码相机

    2每秒24格为何成主流?

    ·每秒24格为何成主流?

      其实在20世纪的头几年,电影拍摄频率的标准离统一还有很远,16格的标准大约是1905年往后开始建立,各电影生产国都向这个标准靠拢。从经济和人力的角度考虑,频率的统一有利于建立电影的国际化生产、发行秩序。

    每秒24格非终点 电影进阶挑战人眼极限
    上世纪初的手摇式放映机

      在文章开篇中笔者和大家提了一句,电影的拍摄速度和播放速度并不是一回事,而且在当年的实际操作中,无论是拍摄还是放映,都难以恪守16格的规范,不过摄影师受过统一训练,还相对遵守这条不成文的约定,但在放映一端就无奇不有了,毕竟那个年代没有电子放映机,都是人工纯手摇的放映。

    每秒24格非终点 电影进阶挑战人眼极限
    电动化的放映机在无形中推动了电影向24格发展的进程

      在上个世纪20年代,起初人们为摄影机加配马达和速度指示仪,将16格设定为基准,最高不超过22格。起初人人都说手摇优于电动化的马达,但从20年代开始手摇慢慢告别电影拍摄,一个重要原因是运动镜头的增加,没人能保证在手持摄影机运动的同时还能稳定地每秒摇出16格来。随着马达的普及,电影拍摄与放映的标准速度呼之欲出,但还差临门一脚,那就是有声电影的发明。

    每秒24格非终点 电影进阶挑战人眼极限
    告别默片时代的字幕。。。电影迎来了新时代

      在20年代中期的电影录音设备有两种系统,它们都是以24格作为标准速度。这样也就是加速推动了电影24格的时代。有声电影要求画面和声音严格同步和胶片行走速度的绝对稳定,所以手摇式一定要被电动马达取代。人眼或许能容忍画面时快时慢,但对耳朵来说,轻微的速度变化就会引致声音频率或音调的极度失真。

    每秒24格非终点 电影进阶挑战人眼极限
    爵士歌王 (1927) 第一部有声电影

      电影是一门感官的艺术,既然是感官就不光是只视觉,听觉也是感受这门艺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我看来与其说是时代确立了24格的历史地位 哪更不如说是因为有声电影的问世,让24格成为主流。1932年3月15日这天,24格每秒被正式审定为有声电影的标准拍摄和放映频率,得到全球电影界的承认,直至今日。

    产品:5D Mark III(单机) 佳能 数码相机

    3高帧率电影走上历史舞台

    ·高帧率电影走上历史舞台

      在电影界承认每秒24格的地位的几年后,由于录音和还音技术的进步,有人就建议减少拍摄与放映的速度以节约胶片,要将其重新改为16格,但是都没有得到电影界的采纳。因此24格每秒的电影速度历经了八十余年的洗礼,已被所有观影者习惯。但是每逢电影技术变革,都会有人想挑战24格的权威。

    每秒24格非终点 电影进阶挑战人眼极限 电影《霍比特人》

      最近这两年,提高电影的格数突然成为电影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在美国已经有的几个领先的影院设备提供商,联同几个目的相同的大导演,极力鼓吹更高速度的电影拍摄及放映标准。中国观众熟知《霍比特人》已经用48格每秒拍摄,而《阿凡达2、3》据说会以60格拍摄,他们希望电影院现在开始升级设备,保障这批影片能以48格、60格的速率原汁原味地放映。

    每秒24格非终点 电影进阶挑战人眼极限
    48帧技术可以让高速摄影机拍摄的画面更加丰富

       几部采用更高帧数的电影上市后,虽然出现了一些争议,媒体反映平淡的反差结果令人颇感意外。即便如此,它仍然传达出一个信息——高帧率电影正在登上舞台。在技术领域,当然是越多越好越快越棒,没有人会去抱怨什么东西太先进了。一些观看了《霍比特人》片段的观影者表示,影片太真实了。这段每秒48帧的影片把屏幕里的世界变得栩栩如生,让人难以分辨出何为虚幻何为真实。

    48帧技术优势

      1.从拍摄而言,高速摄影机拍摄的画面更加丰富。

      2.解决了3D电影画面抖动和频闪问题,让画面更流畅逼真。

      3.可以更好地表现慢镜头。

    48帧技术劣势

      1.提高存储和运输成本。

      2.提高硬件设备要求。

      3.观众适应需要时间。


    产品:5D Mark III(单机) 佳能 数码相机

    43D技术推动高帧数电影发展

    ·3D技术推动高帧数电影发展

      3D技术是推动高帧率电影发展的驱动力之一。詹姆斯·卡梅隆之前就公开表示过,采用每秒48帧或者60帧画面的方式拍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3D技术,制造出更加真实更加完美的影像效果,在真正意义上给观众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因为如果影片是以每秒48帧拍摄的,在放映时观众只要带上特定的眼镜,影院可以把每秒48帧的影片分为左右眼每秒各24帧来进行3D播放。

    每秒24格非终点 电影进阶挑战人眼极限
    3D飞速发展和背后的利益是分不开的,泰坦尼克号3D版重拍最大的目的应该就是圈钱了。

      3D电影的发展如今突飞猛进。除了更好的观感之外,各大院线和工作室高举3D的旗帜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有钱赚。现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配置了家庭影院,而且你可以很容易地在网上看到自己想看的电影。这种情况对传统电影行业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各大院线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才能在这种窘境中涅槃重生。自然,3D电影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走进电影院观影的理由;同样,高帧率电影也能为院线提供理想的竞争力。所以即使升级一块能够播放高帧率的荧幕需要耗费很多钱,但这也是值得的。

    每秒24格非终点 电影进阶挑战人眼极限
    3D技术推动高帧数电影发展

      在这一点上牛逼的大导演永远是那么的超前,我们的3D电影在这方面就要落后很多,我们只是为了3D而3D,比如什么3D肉蒲团和什么蜜桃成熟时33D啊。。。。。

    产品:EOS C500 佳能 数码摄像机

    5故事与事故的对决

    ·故事与事故的对决

        文章的最后笔者来说说自己的看法。48格的制式如果得到确立(目前看还很遥远,并且要不要做也存在争议),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电影特性将彻底被改变。其实随着数字拍摄技术的崛起,拍摄48格的电影现在并非是难事了,笔者刚才在前面也说了,如果抛开院线的升级的成本和拍摄成本的话,48格是一个比24格更能取悦观众的“东西” ,48格无疑将电影提升了一个高度,但是为什么现在还能不被人接受呢?

    每秒24格非终点 电影进阶挑战人眼极限
    数字拍摄技术的崛起,让拍摄高帧率电影变成简单的事。

      关于48格的电影遭到抵制,笔者对这件事有自己的看法,24格之所以在今天仍然是主流存在多种说法,但有一点大概可以肯定,没有选定更高的频率并不完全是因为成本。24格这个选择非常准确的捕捉了人眼(观众的眼睛)的视觉特性,既保证了画面流畅,又不至于“太”流畅,从而造成了一种“距离感”,为讲虚构故事提供恰到好处的影像质感。也就是说,从一定程度来说这个频率就是最适合人眼的,适合人眼看故事。

    每秒24格非终点 电影进阶挑战人眼极限
    高帧数更适合拍摄运动和纪实题材

      有些人或许觉得这些很难体会,那么我们来比较一下电影和电视就行了。中国的PAL制帧频是25,每秒仅比电影多1帧,美国人用的NTSC是30(实际不到30,但为计算方便通常称其为30),可以比较相同一组画面,比如看一部电影,然后找相应的DVD(经过复杂的工艺转制成电视格式),会看出细微区别。另一种体验的方法就是看胶片拍摄的纪录片,纪实感要比电视纪录片弱。此外,爱看体育节目的美国人当初选择NTSCT,也说明高帧频更适合纪实,捕捉运动。

    每秒24格非终点 电影进阶挑战人眼极限
    24格电影更适合“讲故事”,近期上映的电影《黄金时代》就是一部讲故事的佳作。

      我们都知道卡梅隆导演(拍过《阿凡达》)是高帧率电影的推动者,他觉得大家都应该向48格进军。看过卡梅隆导演片子的人不难发现他是一个不怎么在乎故事的导演(除了《铁达尼克号》),在他近些年的作品里,我们看出来他是一个对技术非常感兴趣的人,拍片的时候多数时间也都是跟一帮工程师交流。他提出的新技术,一般跟叙事没什么关系,都是如果把画面搞的更酷。

      当然,你也可以说,电影发展到今天,虚构的叙事美学已经没什么可玩的了,跟观众中间隔的那层纸也没必要留了,索性大家就来看奇观,其实这么想的读者也没有什么错误,只是大家对于电影的理解不太一样,有些人进了电影院是为了看大场面,这种人真的很适合去看48帧的电影,因为48帧可以更好的提升你的观感,但是笔者这种对于电影故事本人更为着迷的人,还是会选择24格的电影去观看,因为那种“不太流畅”的画面,和电影之间的距离感,才是我们看电影的初衷。

      所以新科技的出现势必会对传统造成冲击,爱好技术的导演可以取悦爱好大场面(特效)的观众,喜欢讲故事的导演也可以取悦我们观众,未来的电影市场将会是一个有更多选择的市场,观众们将会在一段时间内发现48格电影和24格电影同时出现在影院中,然后对其选择。笔者再说的简单点,就是我认为24格电影适合讲故事,而48格电影更适合讲事故,至于看哪种完全看您自己的选择。


    产品:EOS C500 佳能 数码摄像机

    6写在最后

    写在最后:

      在我看来24格电影终究会被48格取代,而将来48格也会很有可能被60格所取代,虽然现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电影/电视放映标准(这里指的是全球化的统一),但是笔者相信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电影电视的放映标准就会像今天的铁路一样,出台一个标准化规定,到了那个时候,不管是电视还是院线都会和我们的显示器一样,拥有60帧的高帧率,也只有真正到了那一天,一个全球化的放映/播放网络才算真正的编织成功。

      在上一页中我说过24格更适合讲故事,而高帧率更适合讲事故,一个喜欢传统叙事电影的我,为什么要在文章的最后,露出真面目来鼓吹48格呢?还是刚才的那个想法,为了统一化,从技术上来说我们能将48格能够轻松的拍摄出24格的味道,那种距离感,和虚构的美学更够很好的保留(这里的转化并不是很难的事,技术上非常好实现),而且在48格转化24格的电影中,偶尔加入真实48格,也可以给观众另一种观感。可是却不能用24格因为自身的技术限制却无法拍出48格的味道,原因在于48格的那种细腻感是24格无法达到的,所以既然是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能用48格代替24格呢。

      虽然在前文笔者不止一次的表达了对24格电影的不舍之情,但是不得不承认一点,48格电影的问世,已经开始对24格电影产生冲击,上大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电影制作的课时,说了一句话“电影就是每秒24格的谎言”,毕业很多年了,大学中学的姿势和知识忘记的差不多了,但是这句话一直深埋心中,但是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这句话会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而被别人淡忘,也许这也是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变化,虽然还没有机会观看48格的电影,但我相信那一定是一个更加震撼更加真实的画面,既然数字化放映设备具备这种能力,那么48格总有一天会成为主流,就像当时24格取代16格一样,虽然很多人对48格电影持怀疑态度,我们还是准备好迎接高帧频电影时代的到来吧。

    7佳能 5D Mark III 最新报价详细参数

    电影是一个每秒钟24格的艺术,就算是一个对电影艺术一知半解的人,或许也会知道这一点。虽然下文也会涉及到“电影为什么每秒24格”这种老生常谈的知识 ,但这并不是今天故事的全部。首先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每秒24格,既不是电影速度演变的起点,当然也不会是电影速度终点。

    返回分页阅读本文导航
    不喜欢(0) 点个赞(0)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

    数码影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