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万仍然太低 还原人眼困难重重
正如笔者所说,影像产品的最终极目标是还原现实,也就是还原人眼的呈现效果。虽然单纯的单帧采集上,我们更倾向于创作层面,并不追求绝对的逼真感,但是当我们上升至整体层面来看,人类一直在力求最大限度的记录现实环境,这里我们就来看一下还原人眼究竟需要多少像素。
还原人眼一直是相机厂商的终极目标,例如索尼路线图就打出了“2017年超越人眼”的宏伟目标
单纯从像素角度来看,在之前测试中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从数码像素的理解来看,人眼的像素值最高可高达十亿(详情参见文章《最高超10亿 实测人眼到底等于多少像素》),因此5000万像素相比起人眼来还是非常渺小的。但是,还原人眼不一定要达到人眼,我们首先来简单看一下人眼的成像效果。
人类的眼镜,其实是“泛焦镜头”,我们的眼球只负责记录,而大脑这台超级计算机可以将所有光线信息汇总成一幅“画面”,因此人眼虽然像素极高,但是观察到的大部分区域是模糊的。因此,虽然人眼的双眼视角为124度,实际清晰的“焦内”大约只有43度。由此换算,人眼的实际清晰成像像素只有10亿的1/9,因此,实际上人眼的清晰像素值仅有1.1亿左右。
人眼的清晰视野,或者说“景深”内,其实只有总体视角的1/9左右
就数值上看,5000万与1.1亿似乎相差并不大,而且目前量产相机中,哈苏H5D-200C的像素值已经达到了1.2亿,而老一代哈苏的抖动合成像素可达2亿!但这就能说明相机已经可以完全实现人眼效果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没有人会观看照片时感到完整地现实感,原因共有三点:
一、景深控制。人眼是“摄像机”而不是“照相机”,人眼是分辨率极度不平均的摄像机系统,所以视觉获取有连续的视差,这种视差可以产生非常灵活多变的景深变化。
二、纯净度。人眼的信号采集是非常复杂的,但是大脑会屏蔽掉所有不相关的信息,因此目前相机的纯净度达不到人眼的效果。
三、色彩与宽容度。人眼另一个变态的属性是可以识别连续的色彩与亮度变化,人类对色彩与明暗的辨识是连续的,而且适应力极强,但数码相机的数据是非线性的,范围和连续程度无法匹敌人眼。
目前,让视觉设备最贴合人眼、让人们最直接的感受到画面“实时感”的方法,就是把显示设备做的更大,然后把像素密度做的更高,让所有显示区域覆盖人眼的视觉范围但又不会被察觉出颗粒感。
但虽然我们可以通过3D效果模拟景深来保证视野的真实感,但是现有设备中能达到近似人眼分辨率的采集设备仅有70毫米电影胶片(数码设备中,连续采集还无法达到5000万像素级别),但是这类设备的纯净度远达不到要求。因此,目前想要完全还原人眼,无论采集设别还是显示设备现阶段都是难以实现的。(容易混淆的概念:所谓Retina屏,是指显示细腻度极高,而并非指可以呈现完整的人眼视觉效果。)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