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不足?七年发展中的改进与突破
笔者认为,现在专业微单,也就是运动型微单难以推广,与微单相机一开始的定位有很大关系。各家厂商,不论是M43还是APS-C画幅,还是有很多旗舰产品的,例如GH系列、奥林巴斯的E-M1之类,但是相比于D4、1DX来说,微单旗舰虽然价格更低,但是销量却不如单反;相反,微单相机打开市场,靠的是性价比,这也决定了大部分入门用户,对于微单的观念在于轻便易用,即便是GH这一类机器,也顶多当作一台高级视频相机,而跟专业拍摄性能关系并不大。
简化了整个反光板和五棱镜结构,微单的优势和劣势都显而易见
从技术层面来看,微单相机的机械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简化了反光板和五棱镜之后,相机的组装难度变得更小,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但是,从目前来看,微单相机有几个技术难点仍然难以克服。
首先是对焦,单反最主要的对焦系统源自于相位对焦模块,这个模块是独立于CMOS传感器的,依赖的是反光板上的副反光板。而在CMOS上直接植入相位对焦又一个天生的缺陷,就是相位对焦的点位,会覆盖CMOS的原有像素,也就是说,在微单的混合对焦系统上,相位对焦点越多,CMOS上的像素点被挖去的越多。
对于单反相机来说,有独立的相位对焦模块,但是对于微单来说,所有对焦系统都集成于CMOS上
其实,在现代CMOS上,一般都会存在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像素点被替代,或者是本身坏点,或者是埋入的测光或者相位模块,相机本身可以通过算法将坏点自动填补。但是如果数量过多,势必会对相机画质产生影响。而且,对于CMOS对焦来说,虽然有了很多混合对焦技术,但是目前来看相位对焦的精准度和速度仍要大于对比度对焦,所以现在除去部分机型来看,大部分微单相机的对焦速度和精度仍然不及单反,特别是在连拍状态下,这也导致了很多很多相机虽然连拍迅速,但是应对体育运动还是心有余力不足。
随便搜索就能找到混合对焦的介绍,但是混合对焦点其实是“埋点”,会替代原有的像素点
但不可否认,从2008年至今,微单相机的对焦系统已经有了非常巨大的提升,这个提升速度要比单反相机从70年代开始引入自动对焦的速度要快得多。因此笔者对于微单相机的对焦提升还是非常乐观的。
其次,对于微单来说,成像也是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微单相机的取景模式是通过CMOS成像,所以成像的时候相机CMOS会持续工作,这样就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发热,一个是电子快门的电子杂讯干扰。对于一般相机来说,CMOS的发热量是机身中最大的部件之一,相信很多拿单反拍过视频的朋友都遇到过这个现象,更别说体积更小散热相对更差的微单相机了。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全幅微单并没有想象中体积那么小的原因。
当然,CMOS本身的发热也是问题,屏幕取景势必会使得CMOS发热量更大,而且老化速度更快
另一个方面源自于快门结构。对于任何实时取景机器来说,按下快门之后的供需一点不比反光板简单,这时快门需要先断电,清除掉CMOS上的现有数据,然后让电流快速通过完成拍摄。因此同传感器下,一般微单的画质要略逊于单反。现在来看,解决这一问题,主要依赖于传感器工艺进步,减少发热量,降低电路损耗,但是从根源上,还没有更好的方式去解决。
对于专业微单相机来说,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解决,但是并不能否认微单相机在近几年已经解决了很多前些年恼人的问题。现在,微单相机的对焦、续航、画质、控噪、宽容度都有了质的提升,例如索尼A7RII已经登上了DXO的传感器榜首,而三星的NX500传感器得分也追平了D7200成为了最好的APS-C传感器。不管DXO是否客观公正,但微单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能在明年的奥运会上看到微单的身影吗?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