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然RAW的性能比log好,为什么大家不是直接用视频RAW,而是退而求其次的使用Log视频呢?实际上对于专业视频拍摄而言,Log是一种介于RAW和普通视频记录之间的一种相对专业的视频拍摄解决方案。它的存在是为了解决视频本身对存储,运算等过高的使用门槛和设备压力而存在的。
视频RAW带来了极大的存储压力,我们熟悉的SD,CF都难以满足其数据流的存储需要
我们都知道,从画面信息记录能力上来说,RAW会是更好的选择,但RAW格式有着自己的问题。首先RAW是一种数字记录信息,它本身不具备以图像形式展现在我们眼前能力。而视频是需要实时监视拍摄的。使用时这就带来了数据转换的压力。此外,RAW格式本身对存储和处理的压力都非常大(4k 10bit Raw格式为例,每秒的数据量大致为:3840*2160*10(bit)/8(换算成Byer)*25(fps)/1024(换算成KB)/1024(换算成MB)≈247.2MB/秒。如此大的数据量和计算量,大部分常见设备是无法支持的)。如今大家对于随着像素增加的照片RAW文件体积增加都叫苦不迭,更何况这些每秒至少24张记录模式下的视频。RAW强大的后期处理空间是建立在巨大的存储容量和巨大的运算处理上的。而这对大部分视频拍摄的用户而言,都是难以负担的压力。
Log的优势在于,其体积相较于普通视频不会增加,存储压力大大减小
因此,Log的出现其实是一种折中解决方案。和RAW最大的不同在于,Log不会因为本身记录而对存储造成更大的压力,相同的视频拍摄,使用Log和使用普通模式拍摄其存储空间占用是相同的。这就极大降低了存储和计算所需的压力。
Log在后期处理时对硬件的要求也要稍低一些,而视频RAW则是十分吃硬件的
此外,Log在后期时其运算处理也要低于RAW本身对硬件设备的要求。我们刚才也提到了。RAW本身不是图像而是数字信息,我们对RAW的任何处理都是建立在先将RAW转换为图像信息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带来处理所需硬件压力就大大增加。尤其是随着如今1080,4K甚至是8K视频的逐渐普及,普通格式的4K视频处理都已经相当依赖于高性能的硬件,就更不用说处理同样清晰度的RAW文件了。而相较之下仍然是视频文件的Log,在后期处理的硬件需求要低不少。
当然了,对于真正的高端和专业影视拍摄而言,RAW仍然是更好的选择,RAW提供了更好的后期空间(尤其是在色彩方面)。但更多时候,除非有足够的拍摄预算(电影级,或是拥有高制作成本预算的短片),大家都用Log来作为代替RAW的一个拍摄选择。这可以说是满足后期处理需求的一个更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视频后期的得力助手 带你了解视频Log//dcdv.zol.com.cn/692/6920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