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看玄学 反套路思维很重要
我们这次和大家聊到了很多影音中的“玄学”话题。目的当然不是为了说这些问题多么玄,而是为了向大家解释,这些玄学话题中科学的部分,好让大家能对这些问题有更为理性和客观的理解。虽然无论是音频还是影像领域都有不少玄学的话题,但是我们只要在理解这些内容后做好反套路的准备,就能很好地避免一些发烧路上的弯路(也少浪费些自己的银子)。
数字系统的出现,的确是极大降低了发烧的成本与门槛
无论是黑胶、胶片、还是核电、火电,这些噱头的缘起,都是基于原本科学的基础。黑胶也好、胶片也好,他们的确有着在各自领域的优势,这一点不是简单用玄学就能简单忽略的。我们承认如今数字技术让音频和影像技术得以大众化普及,并让更多人能体验到更高水平的画质、音质表现。但当用户开始追求极致的时候,这些玄学的问题,是必然要考虑,或是必经的道路。
顶级设备的确能带来与众不同的效果,比如上图是1942年拍摄的一幅二战时轰炸机生产的照片,其画面、色彩、解析力表现拿到今天都称得上是顶级水准,只是当时又有多少人用得起这样的大画幅Kodachrome彩色胶片呢?
一些数据(如焦外)的难以简单量化,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玄学的出现
当然,想要感受到这些颇为玄学的因素的优势,势必要投入足够多的资金基础。门槛偏高、不够大众亲民,是这些影音产品的一大致命问题。在如今更多数字化、参数化的器材的面前,这些太过于主打情怀、逼格元素的器材,必然会成为小众化的产品。
发烧器材的小众化、高价化,多少也会让普通用户对其产生误解,往往也是某些玄学的成因所在
但我们换个角度看,对于追求极致影像与音响效果这一出发点而言,这些追求极致的技术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如今我们看到了太多简单粗暴的参数堆积式产品,却难再见到一些拥有足够非数据化特色的产品。
那对各位影像和音频的烧友,这些玄学话题有什么借鉴价值呢?我们的建议是,对于有足够资金支持或是已经烧过很多年的烧友而言,去尝试这些“玄学领域”的内容,也的确能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而对于很多初烧入门,或是资金并不是那么充裕的朋友,追求实用参数,的确是更为理性的选择。当然了,我们也呼吁音频和影像领域的厂商们,可以少些套路,多些真诚。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