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口 EF的开始 最“精明”的改变
聊过了机身的不同,我们回归到系统相机最为重要的一环——镜头卡口上。从今天来看,无论是20余年前的EOS 5还是现在的EOS 5DS,相机都是采用了EF卡口。可如果我们回到23年前,当时的佳能真可谓是下了一场不小的赌注。
放弃FD卡口改用EF卡口,当年的佳能可谓是赌注不小
佳能的EF卡口实际上是伴随着1987年发布的EOS 650正式诞生的,之前佳能的镜头卡口是FD卡口。伴随着电子化和AF自动化,佳能不同于尼康坚持使用F卡口的做法,设计并使用了全新的EF卡口。EF卡口,全称其实是Electro-Focus(电子对焦)。从名字就能看出,新卡口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其全面电子化的设计。这也是佳能从MF过渡到AF时代的最大标志。
上图是曾经的佳能FD卡口,当年佳能镜头的镜尾是长这样的,可以看到大量的机械结构,这与后来的EF电子卡口有着天壤之别。
EF卡口在大光圈镜头设计方面有着独到优势(简单来说就是口径大)
全新的EF卡口拥有颇大的卡口直径和较为合理的法兰距设计,此外,卡口一大特色是改用电磁光圈设计(镜尾没有光圈拨杆了,FE卡口是有的)。不仅为其AF镜头提供了更好的反应效率,而大口径和无光圈拨杆设计则让佳能在设计超大光圈镜头EF镜头时占据了更大的优势。正因如此,我们后来才看到了如EF 50mm f1.0这样的“怪物”,后来的50L和85L就更不用说了。此外,正因为镜头已经完全电子化,光圈环自然从镜头转移到机身上,变为依赖拨轮控制,这也是相机双拨轮的一个由来。
得益于EF卡口本身的天生优势,佳能在进入AF时代后在大光圈镜头领域一度近乎是无敌的存在
EF卡口的优势在当时有多大,对之后又有那些影响。在这儿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此后一直至今,全画幅135自动对焦AF镜头中拥有f/1.2级超大光圈的,只有佳能一家。尼康F卡口在AF时代或多或少地还是限制了尼康AF镜头的镜头规格。可见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佳能真可谓是如日中天。
f/1.0的超大光圈,可以看到那独特的口径蚀(著名的EF 50mm f/1.0镜头拍摄)
而EOS 5,则可谓是佳能在采用EF卡口后,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准专业级单反相机(在此之前,是1989年发布的专业级相机EOS 1)。如今看来,这款23年前的EOS 5相机能够搭载现如今佳能最新款的任何EF镜头,并保证镜头的良好工作状态,的确也算得上是一种颇具乐趣的事情。
推荐经销商